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41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絆跌人的教會醜聞
《愛教會到底?》書介
作者 / Arsone Lee
繪圖/Arsone Lee

三不五時,我們總能從報章雜誌或小道消息聽到發生在教會中的負面新聞。對這些事,有些基督徒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教會,因此不以為意;有些基督徒認為肇因於該教會體制或信仰路線,其來有自。無論如何,這些都說明有形的教會並非完美,聖經中耶穌所說麥子與稗子混雜的比喻,亦指出今時教會並未純全。我們同意問題必然存在,但如何進一步理解問題?新加坡神學院院長謝木水的著作《愛教會到底?:以神學視野反思教會醜聞》(Love the Church to the End? Theological Reflections on Church Scandals),嘗試從神學的角度反思基督教會讓人絆跌的醜聞。

█何為絆腳石?

必須言明在先的是,如果你抱著獵奇心態,想在這本書看一位神學院院長如何批判教會的財務爭議、權力爭奪或花邊新聞,以及他如何提出建言,那麼你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愛教會到底?》關注的「醜聞」,較之我們理解的醜聞範圍更廣。

作者本著學者素養,先從醜聞的操作型定義開始。依據聖經原文,他提出最為接近此意涵的字,應是馬太福音18章7節「絆跌人的」(σκάνδαλον),他並援引中世紀經院派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對這段經文的理解,指出「絆跌人的」本身不一定是罪,卻有可能導致罪的發生。
如此界定之下,謝木水進一步提出八個在教會歷史中使人絆跌的議題,並分為四組絆腳石扼要探討。這不僅直面教會不光彩的部分,也促使我們思考,在這些絆跌人的事上,基督徒當如何自處、面對?

█第一組絆腳石

出乎我意料的是,謝水木首先反思的就是宗教改革的利弊得失,但細思之下又覺得在情理之中。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張是五個唯獨,這五個主張可說是宗教改革內在更新的機制。尤其是唯獨聖經,要求我們本著聖經檢視教義乃至所有事物,以聖經去蕪存菁,並幫助我們與快速更迭的世代對話。

a. 船舶:福音信仰的教會群體。
b. 大海:教會群體置身的處境。
c. 水深:教會涉入世界的深度。
d. 風浪:教會面對的外在衝擊。
e. 船錨:正統福音的信仰傳承。
f. 錨鏈:聯繫教會與正統信仰,鍊長即智識、思維、靈性的深度。
(1) 水深的兩倍:無法讓船錨有足夠的重量深入海床,抓地力不足。
(2) 水深的五倍:讓船錨有足夠的抓地力,在平靜的海面定錨。
(3) 水深的十倍:讓船錨有足夠的抓地力,在波濤起伏的海面定錨。
教會群體面對世界文化衝擊的抓地力(重量)=
正統福音的信仰傳承(船錨) 聯繫教會與正統信仰(錨鏈)

謝木水提出一個船舶的理論(參見插圖),指出唯有深入、紮實地理解聖經,教會群體才有足夠的抓地力,足以面對社會、文化帶來的衝擊。根據近年來教學生涯的觀察,他擔憂神學生對聖經基礎知識的匱乏,而這與地方教會教導的水平密不可分,從而削弱了神學教育。他認為兩者互為因果,神學院與教會必須緊密合作,但就這點而論,今日基督教與宗教改革五個唯獨的堅持已漸行漸遠。

然而,五個唯獨不僅帶來正面的效應,也有負面的影響。謝木水持平地指出,唯獨聖經主張人人可以理解聖經,造成基督教宗派林立,也讓世人感到困惑。這也是天主教對基督教的批評,認為這並非合一的見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華人教會偏向反知識、反文化的基要派,重視靈性而極度避世,重視實踐而抗拒理論,高舉唯獨聖經,卻貶抑神學知識。又因缺乏對聖經原文的理解,捍衛聖經權威常以和合本翻譯為基礎,所以華人教會的唯獨聖經成為「唯獨聖經字句」的敬虔主義,常陷入釋經錯誤。

對於基督教派林立,謝木水認為,適度區分教義的輕重級別,有助於求同存異。誠然,我們本著聖經確認基督的身體是一個,但也確認聖靈在個別肢體的工作及恩賜有所分別(哥林多前書12章)。今日諸教派存在許多差異,對個別議題的細節認知也有分歧,但我們仍可以因為連結於救贖主基督而合一,而非分崩離析。

█第二組絆腳石

或許對於世人而言,基督教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排他性,這也是《愛教會到底?》提到的第二組絆腳石──本於信仰衍生的暴力,不容我們迴避。

謝木水從釋經的角度出發,先從消極面解釋,舊約聖經中許多讓人不安的記載,是對罪惡的描述,暴露人性的敗壞,而不是予以肯定。從積極面而論,新、舊約聖經都有非暴力的典範,載明真理如何促使人們即使面對逼迫,也不以暴力處理問題。從教會歷史亦可看到,諸多維護人權、追求自由平等的重大事件,往往本於基督信仰,而非訴求人本的世俗觀念。

█第三組絆腳石

若列舉世人最感興趣的教會消息,那麼涉及財色的新聞應是名列前茅。《愛教會到底?》從神學與教會歷史的宏觀角度,探討教會與政府的關係,以及相應的問責機制。

今日政教關係中,教會應當採取什麼立場?不同於宗教改革時代的政教合一(教會法規甚至一度高於政府法律),今日的政教關係是分離的。謝木水以耶穌基督納稅給凱撒為根據(馬太福音22章15~21節),提醒我們不但要服從世俗的權力,更要本於福音用更高標準善盡責任與義務,顯出上帝兒女不同於地上國度子民的身分。

█第四組絆腳石

在書末,謝木水的焦點落在潛在的絆腳石,即探討資訊化、後真相(客觀真理標準消失)的今天,基督教會應如何看待?大數據對神學、歷史知識的處理與整合,會否影響乃至於取代我們在聖經裡尋求智慧?

謝木水提醒我們,資訊化促使我們體會生命之道的本質。尋求、學習真道,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存敬畏的心聆聽上帝的話,效法基督的言行。他具體建議,以紙筆抄錄聖經、筆記,能加深對聖經的體認與記憶。

█持續回到聖經

《愛教會到底?》環繞著「醜聞」一詞發展立論,最後並以「耶穌基督的醜聞」作為壓軸──那位拿撒勒人確實是因遭受構陷而被捕,被安了叛亂的罪名而受刑,先知和使徒亦看見基督使人跌倒的事實,「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彼得前書2章8節)

在人眼中,釘十字架的基督是軟弱、愚拙的(哥林多前書1章23節)。謝木水語重心長表明,唯有教會才能澄清耶穌基督的醜聞,以真實且超越世界標準的德行,顯出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世界得救贖的唯一道路。

在《愛教會到底?》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多沉重、難堪的議題,但這些都是教會歷史中真切存在的事務,不能視而不見。而教會在諸多令人絆跌的事務包圍之下,確實讓人感到並不美麗、完全。眾多紛擾中,有些問題如財、色、權等爭議,是我們應當在救主面前悔改的;有些問題如十字架令人討厭之處,是我們需要靠著恩典持守的;有些問題如唯獨聖經的正負面效應,我們應當本著聖經審慎處理帶來分裂的副作用。

無可否認的是,今日的教會尚有諸多不足、醜陋之處,但一如聖經讓我們看到的,古時先知受差遣向悖逆之民發出歸回之聲(耶利米書3章1節),使徒受激動向背離福音的教會發出質問之語(加拉太書3章1~5節),聖靈更向眾教會說話(啟示錄2~3章)。因此,我們仍應當本著宗教改革唯獨聖經的精神,持續地回到聖經,靠著聖靈的幫助認識上帝,更新我們的生命,直到主再來。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72期

繪圖: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