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14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在海邊的墓園,反思生命的旅程(下)
作者 / 陳仁勇

█天堂的門票

星期六下午,我和病友坐在護理之家走廊的窗邊,希望澎湖冬天的暖陽可以減緩他哀傷的心情。兩天前他問我:「醫師,你可以讓我死嗎?」之後就不吃不喝,自覺人生已經活夠了,準備要死。

我不知道還能替他做什麼,只能陪他坐坐。我告訴他,只有天公有權決定每個人的生死。他閉著眼睛,嘆息地說:「人生啊,人生啊!」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很現實又很深沉的哲學問題。

病友已經九十多歲,頭腦清楚,因腰椎退化而行動不便,只能坐輪椅行動。這幾年來,他不僅因自己的身體衰老而心情不好,也因親朋好友一個個死去或遷離澎湖而更覺孤單。他有許多值得稱讚的成就和努力,現在卻只能感嘆人生無奈。他感嘆朋友都早已過世,兒女都在外地,各有困難,無法陪伴。而照顧陪伴他一輩子的太太,因為腦中風而臥床無法行動,反而需要他照顧。上個月他的老伴過世,他認為人生再也沒有牽掛,期待我能給他安眠藥或讓他安樂死,早點結束他只剩孤單和病痛的餘生。

三十年前,台灣社會忌諱談死,尤其在醫院這個每天面對生死相隔的地方,甚至連四樓或四號病房都避諱,直接跳到五樓或五號。諷刺的是,醫療讓人延後離世,卻不能讓病痛與孤單好起來,人們於是開始體會到死亡是一種解脫——肉體、精神和經濟的解脫。這種觀念並不是國人傳統的態度,而是幾十年來隨著台灣經濟、社會和醫療的進步,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而逐漸浮現的問題。其中引起廣大民眾和媒體關注,醫界和法界也長久爭論的,就是臥床四十多年的王曉民。

1963年,就讀中山高中的王曉民因車禍腦傷而昏迷,緊急治療後,她雖然能張眼,卻沒有意識反應,日常生活完全仰賴他人照顧。起初她的父母積極照顧與治療,甚至在軍方和各界善心人士協助下,遠赴美國住院治療一年多,然而最後仍失望返台。為了照顧她,全家人歷經幾十年身體和心理的煎熬,隨著年紀漸長、體力日衰,王曉民的父母發覺自己可能比女兒先走一步,開始考慮如何結束她多年來痛苦的生命。然而法界認為,生命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所以她的父母只能帶著遺憾先行離世。

前幾年,安樂死的議題再度引起國人注意。著名小說家瓊瑤因先生中風、失智又患多重慢性病,身上插過多次維生管線,於是極力反對醫師再插鼻胃管,希望丈夫善終,不再受苦。但是先生與前妻生下的子女卻認為,好死不如歹活。雙方為了親人是否插管而爭論不休。大約在相同時間,知名退休記者傅達仁因不堪癌症折磨,專程到瑞士去求死,因為安樂死在台灣於法無據。

然而,安樂死並非天堂的門票。如果死亡不是一切的結束,如果死後靈魂永存,如果死後心靈仍有苦樂,安樂死便無法解決生命的疼痛。現實生活中,我們總以為離開現場就可以擺脫痛苦,學校適應困難,轉學換個學校;工作不順,辭職換個工作;婚姻觸礁,離婚換個伴侶。但如果這些挫折或困難是自己的愚昧和過失造成的,自己不改變,那麼轉學、改行、離婚仍無濟於事,困難挫折終會再現。生命的彼岸難道和此岸毫無瓜葛嗎?或者,此岸就是彼岸?

█走向生命的彼岸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死後,人體確實消失了,然而每個人身上的原子或分子卻永恆地在這個星球循環。由理化的觀點來看,人只是地上一團奇妙地短暫結合在一起的原子。人體內的碳、氫、氧,和空氣中的碳、氫、氧並無不同;人體器官的胺基酸或碳水化合物,和動植物的胺基酸或碳水化合物,也是大同小異。我們幾天前吃下的美味,在腸胃分解、消化、吸收後,重新組合成身體的血液、肌肉、皮毛、臟器。那隻幾天前在市場水缸裡活蹦亂跳的石斑魚體內的碳、氫、氧和稀有元素,已經通過我的腸胃進入我的體內。而我體內的原子、分子可能經由呼吸和糞便,隨著海裡的生物或漁船,漂流到日韓或東南亞某家五星級飯店的餐桌,準備進入另一個人的體內。然而,這千千萬萬原子在我們身上結合不就是一種奧祕?當它們正常運作時,可以有喜怒哀樂,可以思考記憶,可以欣賞美景;當死亡來臨時,我身上這聚集了幾十年的原子就開始彼此道別。

在觀光客的眼中,零散的海邊墓地缺少帝王陵寢的輝煌,也不如雙心石滬討喜,更沒有花火節的燦爛奪目。人們花很多時間準備旅行,查地圖、計算費用、預定旅館、安排行程,但是對於死亡卻很少去計畫,或是說不知道怎麼去計畫。

相信輪迴的佛教徒會認真地看待今生的功課,期待來世的輪迴投胎,希望在不斷的修行中,終能徹悟真理,超渡到智慧的彼岸。相信永生的基督徒,面對死亡仍心存盼望,認為肉體只是靈魂暫時的棲所,死亡是生命走向永恆的必經之路。我無法和吳集的村民一樣,在家裡擺副棺材,每天提醒自己要準備好最後的歸宿,但澎湖海邊的墳墓提醒我,生命有肉眼看不到的另一面。我希望那些墳墓能繼續留在澎湖的海邊,提醒路過的旅人:活著的終會死亡,死了的也會記得我們曾經活過。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58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