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蒙主恩召,享壽88歲,在任12年之久。消息一出,全球政要及普世教會界無不哀悼致敬。而教宗的逝世也正巧搭上電影《秘密會議》(Conclave)所描述的情節,再次讓這部作品掀起一股觀影浪潮。 而在當週某個安靜的夜晚,處理行政業務未完的我正準備收尾,此時一位天主教會的青年順道經過大專學生中心,看到辦公室的燈還亮著,就前來打個招呼,我們便小聊了一下教宗的逝世。 這位認真敬虔的年輕信友,表情略顯落寞,但仍然帶著盼望的語氣表示,我們還是要為著教宗的靈魂祈禱,也求上主帶領接下來的教宗選舉。 聽聞此言,適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第70屆總會通常議會甫落幕的時刻,對我這個出身PCT的青年來說,自己不禁反思,教會內各層級的「選舉」或「議會」是怎麼被牧長、信徒所認知的呢?我們是否在無形中築起了一道高牆,隔開了牧職與平信徒、漢人與原住民、南部與北部、性別多數與性小眾等群體呢? 在《秘密會議》的劇情裡,一群表面有靈性、有修為的樞機主教竟也起內鬨,當下唯有修女長看清事件的真相,更突顯教會的虛無與離地。這似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厚重華麗的門,把一切隔絕,沒有生命力;但最有生命力的卻是最後一幕,幾位修女邊談笑邊走出門的那扇木門。 而當光與風循著裂縫透進西斯汀禮拜堂的時候,彷彿是上主在說話,再多的誓言也沒有用處,那時上主的旨意才向眾人顯明。此處並非指摘牧職人員的不是,而是一位平信徒對於信仰群體如何成為真正的「教會」(ekklesia)的反省。 英國聖公會神學家保羅‧愛華士(Paul Avis)在其著作中引用普世教協(WCC)1991年坎培拉會議的文件,明確指出:「就共融的本質而言,植根於神學傳統、不同文化、民族,或歷史處境的不同觀點,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共融之中,這些多元的觀點能夠聯合起來,保持和諧一致,並轉化為聖靈的恩賜,從而成就上帝教會的豐富和完滿。」 邀眾兄姊一同思索,該如何搭建合一的橋與窗,開啟世代對話的契機、看見廣闊的信仰認識,使PCT成真正「高舉生命與包容的教會」。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820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教宗選戰,2025.06.20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