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章1~3節記載了神創造這世上的一切,即是物理的空間與時間,宇宙的起點是從沒有光的暗開始,而神的大能先從孕育萬物生命的水分子開始了創造的工作,這一切不就是科學的基礎? 引導科學實作,讓偏鄉孩童有機會從動手實作親近科學,能夠直接面對困難,思考出解決方法,這與不畏懼信仰生命中的難題,時刻仰望主,在信仰中相信一切萬物之運行都有神的美意不謀而合。 1神祕藏寶圖 X STEAM E 嘉義中會鹿滿教會於(2024年) 7月11至14日舉辦暑期快樂兒童營「神祕藏寶圖」,透過動手實作親近基礎科學,從中體會創造萬物的原理乃源自於神。並首次以社區連結友善共好的概念,結合了地方大學的系所推動社區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偏鄉跨領域教育STEAM E計畫,融入教會每年度快樂兒童營活動主題。STEAM教育是由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五個科目組合而成的一種「跨學科教育」,除了培養孩子科學、工程等數理邏輯思維,還要培養藝術美感,結合理性與感性,成為一項全人教育。此次快樂兒童營「神祕藏寶圖」即是透過科學解方、情緒探索( Emotional)、引導尋寶三大主題中,尋求生命信仰的意義。 前三日上午連續合作辦理了「嘉大創意科學」的實作活動,團隊中大學生來自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他們扮演了跨域分組實作重要的混齡教學輔導角色。科學活動教案設計是由鹿滿教會執事、嘉大電子物理學系教授蘇炯武親自指導。考量孩童的學習基礎差異,以難易程度區分主題性,分組實施差異化教學。 在地深耕教育計畫已經推動五年,蘇教授提及嘉義縣偏鄉地區的學童需要這些不同的學習衝擊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能夠從隨手可得的生活材料製作簡易科普教具,愈簡單愈容易讓孩童們激發學習的樂趣。此外,如何讓福音信仰的播種更能貼近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更是教會的使命! 創意科學實作課內容:國小一至三年級:卡祖笛吸管實作及吹奏、寶特瓶空氣砲、彈跳紙杯、吸管火箭、投石器、迴旋紙飛機(Fly Back)、無人機構造及原理示範;國小四至六年級:養樂多冰沙製作、養樂多線軸車、吸管火箭、浮空乒乓球、迴旋紙飛機、無人機構造及原理示範。 生活中處處是科學,日常隨手可得的簡易材料,例如常見的橡皮筋,其應用十分廣泛,可理解彈性力學、特殊的熱縮冷脹等特性。這些活動讓偏鄉孩子從一些動手實作的機會了解其應用,且從實作中體會發現及創造並不容易,從感受中一步步克服身邊的困難,到慢慢接受當前所面臨的難題與挑戰的過程。 2Fly Back 合而為一,迴轉向神 蘇教授提及,本次科學實作中所設計的迴旋紙飛機圖案,是以鹿滿教會快樂兒童營為主題,運用了時下最新的人工智慧(AI)科技生成Logo圖案,並加入十字架作為主視覺設計。 這迴旋紙飛機實作設計圖案讓「合而為一,迴轉向神」的概念更突顯,呼應一切萬物皆是神所創造,一切運行皆有神的計畫,為以科學與人文藝術同時描述見證信仰的最佳寫照。約翰福音17章22節提到:「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 3角色扮演 認識自己 活動期間,下午場活動是讓孩童扮演探險家,與一隻會說人話的奇特毛毛蟲共同踏上尋寶之路。以故事劇情設計活動,圍繞著「情緒管理」主軸,每一天讓孩子們經歷穿越恐懼山洞、憤怒火山、討厭森林的旅程,最後第四天才能抵達目的地「喜樂大草原」,並透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孩童們學習控管情緒。當害怕的情緒來臨時,有上帝的同在能面對困難、戰勝恐懼。當情緒不佳、怒火中燒時,則要謹記「五大心法」的妙招,慢慢的動怒,不讓憤怒的心使自己做出後悔的舉動。 活動中的「討厭森林歷險記」,透過各種在家庭、校園中常見的情緒案例引發孩子們的共鳴,諸如不公平、被比較、被管教等等,都是兒童最容易產生厭惡的情境。透過闖關遊戲,孩子們除破解關主提出的情緒難題外,還學習換位思考,更培養主動關心、覺察他人情緒的習慣。 教案設計者之一王鼎弟兄表示,情緒管理是需要反覆練習的技能,即使是大人也不一定都能與情緒和平共處,因此希望通過富趣味性及教育性的活動,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學習並掌握主動反思,並擁有解決自身可能遭遇的負面情緒的能力。 為期四天的兒童營中,孩童從動手實作親近科學,也從情緒探索、解謎尋寶的過程中,學習面對實作問題及解決、管理情緒。營隊最後一天,小朋友們在主日禮拜中以詩歌讚美發表學習成果,讓社區的家長們看見孩子來到教會是一件多麼喜樂的事!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81期 圖片提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