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37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這世界非我家
寄居的客旅
作者 / 虛吾

「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章16節)人子在即將受難前,如此向天上的父禱告;如此不僅表明自己的歸屬,也清楚地界定他門徒的屬性。

由此可知,基督徒雖然仍在世上活著、暫不能脫離(約翰福音17章15節),可是卻只是客旅、只是寄居(彼得前書2章11節),他們的財寶不存放在這世界(馬太福音6章19~21節);歸宿亦不在這世上(希伯來書11章13節);他們被世界恨惡、迫害,正表明他們與世界的分別(約翰福音17章14節);他們爭鬥的對象不是地上的政權,使用的不是鋼鐵的刀兵(約翰福音18章36節),而是拿起神所賜的軍裝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13節)。

◆盼望應許的天家

這種信仰內涵觸動了一群集受苦、受迫、流離於一身的人們,他們在自身經歷中發現與基督信仰相似之處,那輕看至暫苦楚的靜謐、篤定終將得勝的昂然吸引他們,那屬天的盼望有別於他們黝黑的膚色,迸發無法直視的明光。於是,阿非利加的節奏,結合了歐羅巴的旋律變化,在亞美利加的土壤落地生根,一首首源於他們生命歷程的詩歌應然而生,為基督教音樂寫下了容忽視的一頁,稱之為黑人靈歌(Negro Spirituals)。

美國福音歌手、作曲家薄愛博(Albert E. Brumley,1905~1977年)以黑人靈歌為旋律作詞的〈這世界非我家〉(This world is not my home),充分反映了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

基督徒向著世界「如客旅」,他的財寶積在天上,而非在地上終歸朽壞;他雖在地上生活,眼睛卻時刻望向天上的主;他因信看到天上的門為蒙恩者敞開,那為他悔改而喜樂的使者(路加福音15章),如今正「呼召迎迓」天路客向著應許的家鄉快步前進。

對這應許的確信,乃是肯定「主已赦我罪愆」,我們或談論基督徒的價值也好,或討論天家的事務也罷,都是在「本是無可救藥、無力自拔的罪人如今卻蒙救贖」的基礎上發展。亦因十字架成就的救恩,叫本該死在罪中的你我,此時可以歡呼讚美「我雖軟弱貧苦,主大能手攙扶」。

「天上萬眾聖徒,望我快來相見」,這使我們想起希伯來書一句讓我們驚奇的話:「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希伯來書11章40節)那些曾經得了美好證據的見證人,竟然在等候著如今尚未完全、不時三心兩意的我們?竟然在等候著和我們在基督裡,相見天家?這真是令人動容!

◆不再貪愛世界

有些經文、詩歌,在應用上總有些約定成俗的用法,譬如許多告別式,總想選用〈這世界非我家〉這首詩歌。會有這種直觀,可能在於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乃是物質的世界,然而,聖經論及的世界,卻不止於這藉著基督所造的天地。

世界,是不該效法的對象(羅馬書12章2節),是使徒視為釘在十字架上的(加拉太書6章14節),會使我們不愛天上的父,心裡充滿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約翰一書2章15~17節)。

如此說來,這首詩歌不僅不限於告別式時吟詠,也是在今日時常提醒屬主的人,世界非我們棲身之所,主羊亦不屬於世界。即令我們不若如當時的黑人受到世間的窘迫,為著那為我們捨了自己的「良友」,我們亦要表明「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這世界非我家〉

1.這世界非我家,我停留如客旅,

我積財寶在天,時刻仰望我主,

天門為我大開,天使呼召迎迓,

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2.天上萬眾聖徒,望我快來相見,

我將前往歡聚,主已赦我罪愆,

我雖軟弱貧苦,主大能手攙扶,

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3.我將永遠居住天上榮美福地,

千萬得贖聖徒一同歡呼勝利,

他們讚美歌聲,在天各方回應,

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複歌:主啊,祢知我無良友像祢,

天堂若非我家,我必流離無依,

天門為我大開,天使呼召迎迓,

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89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5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