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201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賽德克區會德克達雅教會

設立日期:1952年8月1日

◎傳教之初:
1949年Pnrdingan(創立)本會,於1952年8月1日Pnheyu(設教),於1954年6月Mhedusmmalu Pnhulan(建堂)。

◎正名為TGDAYA:
本會之前為NAKAHARA(中原)教會,為日本與國民政府殖民時代之名稱,而非本族傳統名稱,為提倡去殖民之精神;並提昇賽德克族之主體性,僅於2008年會員和會決議通過正名為「TGDAYA德克達雅教會」;願我們信仰靈命蛻變轉化成長為有生命見證之教會。以基督信仰詮釋「TGDAYA」即代表信仰蒸蒸日上、更加與主接近的意思。

■賽德克族簡介

◎綜述介紹
賽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德克達雅)、Sediq Toda(都達)、Sejiq Truku(德路固)等三語群的族人所組成,主要分佈在台灣本島中部、東部及宜蘭山區,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移居地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及萬榮鄉,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初估賽德克族的人口約八千至一萬人。

◎起源傳說
Seediq/Sediq/Sejiq(賽德克)族發源於中央山脈白石山區的Pusu Qhuni/Rmdax Tasil,是該族群代代口耳相傳的起源地,今被稱之為牡丹岩。在其長遠遷徙歷史的發展中,賽德克族的祖先來到今南投仁愛鄉境內(Tgdaya及Truku稱Truwan吐嚕灣)、(Toda稱之為Plngebung)之地定居、繁衍,在人口自然的增長與吐嚕灣鄰近腹地不敷使用之境況下漸次遷出吐嚕灣之地,逐漸形成該族群後來分別定居於Tgdaya、Truku、Toda等三個區域。

◎地域性識別名稱
之後,他們以各語群所居住的地區作為三語群族人相互之間的識別名稱,那就是沿用至今從未改變的該族內部之識別用語─「Sediq Toda賽德克族都達人、Seediq Tgdaya賽德克族德克達雅人、Sejiq Truku賽德克族德路固人」。其中,Toda、Tgdaya、Truku是他們分別定居的地域名稱,是指一個大區域而不是指一個部落,更不是指一個族群的名稱,這也是該族請願正名初始,即堅持以「Sediq Balay、Sejiq Balay、Seediq Bale賽德克族」為族名的主要原因。

◎東遷與正名
約250~400年前,賽德克族內掀起東遷大風潮,於不同的時段分別翻越中央山脈遷入花蓮與宜蘭地區,以致形成今日賽德克族分布於祖居地南投仁愛鄉,移居地東部花蓮秀林鄉、卓溪鄉及萬榮鄉,以及宜蘭大同鄉與南澳鄉等山區之現況。經族人們長年的努力,這支古老的民族遂於2008年4月23日取得國家認定(法理上)的民族地位。

◎部落淵源
本部落名為NAKAHARA(中原部落),屬Seediq賽德克族Tgdaya德克德亞群,約為244戶,約900餘人,老年人約佔部落的30%。部落座落於南投縣仁愛鄉;位置介於於泰雅度假村以及蕙蓀林場之間,部落大多務農,家庭經濟支持者大多往平地謀生,留下老年人與小孩在部落裏。老年人常常一個人生活,因此部落老年人常覺得生活孤單寂莫,自然就影響老年人生命的價值觀。衍然而生的部落問題,就是「兒童隔代教養的問題」及老年人乏人照顧的造成「老年人居家安全問題」。

文章及圖片:賽德克區會德克達雅教會

相關網站: 賽德克區會德克達雅教會

資料提供單位:賽德克區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