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198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人權宣言走過30

■王南傑牧師:歷史是上帝和人共同寫下的
(王南傑牧師/三十年前,總會常置委員會特別小組成員,參與〈人權宣言〉起草擬稿。)

小小一本筆記本,記載著王南傑牧師所經歷的歷史事件,當然也包括了當年參與〈人權宣言〉起草及運動的點點滴滴。「那個年代,每出國一次就得重新辦一次護照,我都要很小心地用衛生紙包著我寫的東西,就怕資料會外洩。」

回憶起當年的心路歷程,王南傑牧師沒有任何的遺憾。當年,王南傑牧師才四十一歲。

談到三次宣言的背景,王南傑牧師如數家珍。他說,一九七○年代台灣面臨很大的危機,雖然當時經濟繁榮,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但是人民心中都深深掛慮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台灣到底會走到哪裡去?將來的希望在哪裡?」王南傑牧師說,對時時刻刻以台灣人民為念的長老教會而言,自覺到必須對台灣人民的擔憂有所回應,假如台灣不能脫出「二等國民」的身分,即永遠成為被統治的對象,於是乎,從一九七一年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發表了三次聲明及宣言。

王南傑牧師說,三次宣言,一開頭都強調基督是主,台灣的土地都是上帝所賞賜。第一次是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廿九日,在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前發表〈國是聲明〉,強調耶穌基督是全地的主,儘管一千五百萬人民背景、見解各有不同,但都以此為家鄉;而且人權是上帝所賜,人民有自決的權利;並且要求國民黨政府革新,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第二次宣言則是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八日,美國總統福特訪問中國之前,長老教會再度發表〈我們的呼籲〉,提到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當時正好政府從聖經公會沒收兩千多本羅馬字台語聖經);突破外交困境;政府和教會應互信互賴等五項看法。

第三次則是在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六日,長老教會再度於美國國務卿范錫訪問中國前,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除了強調根據耶穌基督為全人類的主,且確信人權與鄉土是上帝所賜的精神外,更要求卡特總統繼續本著人權道義的精神,在與中共關係正常化時,能夠堅持「保全台灣人民的安全、獨立與自由」。同時堅決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住民決定;並且為了達成台灣人民獨立及自由的願望,長老教會並促請政府面對現實,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王南傑牧師說,〈人權宣言〉發表之後,雖然獲得很多喝采,但卻也是國民黨大肆圍剿長老教會的開始。當時,國民黨不僅透過報章雜誌,還發動警察擾亂教會,教官擾亂團契,民眾服務站及黨部情治人員糾纏教會牧師、長老,尤其是針對原住民教會,鼓勵原住民牧長在總會年會中否決〈人權宣言〉,不讓高俊明牧師連任總幹事。此外,政府還企圖設立宗教法,瓦解財團法人、禁止教會人士出國。

事隔三十年,王南傑牧師回顧當年〈人權宣言〉所具體展現的精神,再看今天的台灣,他坦承,面對中國愈來愈強大的現實環境,台灣要推動新而獨立的國家,困難度也相形增加。但他並不灰心,反而覺得要繼續催促政府,推動台灣正名制憲加入國際組織。

王南傑牧師認為,台灣未來的走向仍然在搖擺當中,在做法上仍然不夠堅定,對於所謂的國家認同,台灣仍然很混淆。

而教會又該扮演什麼角色?對此,王南傑牧師陷入了短暫的沈思。他表示,目前各地方教會對政治議題似乎已不太重視,與總會的配合度似乎也不太夠;現階段的傳教師的訓練,在這方面的傳承也不足。此外,他也期待《台灣教會公報》在追求大眾化的過程,不要弱化了身為媒體對知識分子的影響力,而能夠在這個議題上繼續發聲。

面對台灣的未來,王南傑牧師並不悲觀。他說,現在還是有很多年輕人認同台灣正名,也在努力追求這個目標。

「歷史是上帝和人共同寫下的,但卻是上帝在支配歷史。一切都是上帝在帶領。」王南傑牧師用這段話為此次訪談做了結論。(採訪/顧浩然)

■高俊明牧師:愛,是發表人權宣言的勇氣來源
(高俊明牧師/一九七○年代,長老教會發表三大聲明宣言時重要人物,時任總幹事。)

愛的力量有多偉大?三十年前正值戒嚴時代,卻因為愛同胞的心,長老教會的〈人權宣言〉於焉誕生。「我們要盡心、盡意、盡力、盡性愛主我們的上帝,所以若要愛上帝,就要先愛肉眼看得見的鄉親,肉眼可見的就是兩千三百萬的同胞。因為上帝先愛我們,讓我們可以愛同胞;『愛』是發表〈人權宣言〉的勇氣來源。」高俊明牧師如此說道。

究竟長老教會或高牧師個人,如何將「愛」發揮極致?

發表〈人權宣言〉之前,高俊明牧師聽見風聲,幾位歷屆議長以及總幹事是將被抓的第一批人,還有後續名單。雖然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但當時高俊明牧師仍舊掛念長老教會將被迫害,以及家人安危。在當年肅殺氣氛之下,提筆寫遺書,高俊明回想當年遺書內容說,「不論我遭遇什麼結果而離開世間,請大家都不要失志,繼續為著台灣的人權得救來打拚。」

宣言一發表,馬上引來國民政府不滿,政府開始派人監視高俊明牧師的行動;後來,一對美國宣教士夫婦以及一位女宣教士得知政府將抓走高俊明的內幕消息,駕車將高俊明牧師夫婦接走。監視人員見狀,馬上驅車追趕,一路追到了台灣神學院,但這位開車的宣教士非常厲害,車一開進神學院大門,便將鐵門關起,成功甩掉追兵。人沒抓到,反倒引起國際關心;重視國際形象的政府只好放出消息不抓了;雖然如此,政府仍然等待下一次抓高俊明牧師的機會。

隔一年(1979年),便發生了美麗島事件。高俊明牧師在美麗島事件中被抓後,總會仍堅持承認他為長老教會總幹事,並支持他所做乃合乎信仰原則;每年開總會時,都將總幹事的位子留在台上,僅設一位代理總幹事處理事務,在教會受政治迫害的時候,仍用愛心行事,令高牧師非常感動。

當時總會甚至發函請各教會為高俊明牧師禁食禱告,首場禁食禱告會便是在雙連教會舉行,據悉現場坐滿了人,甚至連走道都是。高俊明牧師表示,那時牧師娘來探望他,告訴他許多人為他禁食禱告,他第一次留下感動的眼淚。雖事隔三十年,但高牧師說到這裡,仍舊感動得眼眶泛紅。

〈人權宣言〉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在當年被執政者視為是禁忌,如今,我們又如何來詮釋這句話?

高俊明牧師表示,「新而獨立的國家」一詞有許多解釋,但他個人認為有幾個層面:

「新國民」:不分種族、語言,指凡是承認台灣為祖國的人。「新文化」:我們以前是大中國文化,看輕原住民、客家文化,這是不對的態度;新台灣應有新文化,像夏威夷一樣,融合多元文化,但仍保有台灣自己的特色。高俊明繼續表示,台灣的特色有許多,例如:我們身上留著多種族融合後的血液;有各地都喜愛的原住民歌舞表演;另外,台灣吃的文化、料理文化也獨具風格。台灣確實有自己的特色,需要用心慢慢發覺。「新的國會」:並非不認同政府就騷亂,出賣台灣給中國。「新理想」:有乾淨的選舉。「新的憲法」:能保障每個人的人權、主體性。「新的台灣精神」:高俊明表示,美國有拓荒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台灣在古早很重視「老實」,與基督教精神「誠實」不謀而合。

另外,台灣人的「愛心」,好客友善對待外國人,讓人感到溫暖。台灣人的「是非分明」,也就是正義感,以及台灣人的「求進步」,這些都是「台灣的精神」。高俊明表示,台灣在各方面的人才都有,例如小提琴、棒球、高爾夫、台灣的兒童合唱團在維也納發光,他說:「台灣人不要看不起自己,要肯定自己從上帝領受的才能!」

高俊明牧師表示,從前總統李登輝上台後至今,雖然台灣尚未真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但過去至今已有很大的進步。他說,一九八八年至二○○○年中間,有幾項大改變:台灣解嚴、廢除刑法一百條、廢萬年國會及在中國選出的國大、民代;縣市長及總統直選;自一九八八年釋放政治犯,使台灣至今不再有政治犯;自一九八八年後廢除海外黑名單;軍隊由國民黨擁有變為國家化,總統是三軍統帥;人民有言論自由;人民可自由到其他國家等等。

至於未來的努力方向,高俊明表示,台灣若不正名,則無法獲得國際認可。他表示,國家需朝向制定能代表台灣人民心聲的憲法、積極加入聯合國以及WHO;以前台灣經濟主張勇敢西進,企業向銀行大筆貸款,卻債留台灣,若讓台灣的資金平均進入全球,經濟才能正常化,社會才有經濟公義。這些是台灣未來需要努力的地方。

教會走過被迫害的階段,高俊明牧師也強調教會在現今、未來有更長遠的路要走,他勉勵教會要有五個使命:傳福音要熱心;藉著教育讓信仰扎根更深,例如: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家庭祭壇;落實社會教育,例如:開放教會、社區大學、松年大學。教會可從事社會服務,基督教醫院的發展對社會有貢獻,例如:關心漁民、勞工。

雖然台灣已是民主社會,但仍是個公義不彰的社會,高俊明牧師說:「愛與公義是教會的兩隻腳,兩個翅膀。」希望教會能擔負起維持社會公義的責任,包括經濟公義、政治公義,讓每個族群都能進入國會、關心人的尊嚴,特別是外籍勞工以及殘障人士;不僅關心自己的社會,也要向國際伸出社會公義的手。另外,教會要和全世界的基督徒密切合作,成為一體的家庭;教會也要超越宗教,與其他宗教相互關懷、對話。(採訪/王秀蓉)

■翁修恭牧師:教會要說出合宜處境的話
(翁修恭牧師/〈人權宣言〉發表時擔任總會副議長)

「在什麼處境中,教會要說出合宜處境的話!」翁修恭牧師回想起當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的處境,在物換星移三十年後的今天他說道,三十年前的台灣處境和今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教會要繼續站在時代先知的角色,不能將過去三十年的文獻,因溫故知新而誤作是今日時代處境的聲音,否則教會將無法洞見先機地扮演好上帝賦予教會應做為先知的使命。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六日,長老教會因應美國卡特政府的外交政策,趨向中共政權的轉變,呼籲美國不要因急欲與中共關係正常化,而將當年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的人權出賣。同時提出主張,國家的前途應由人民自己決定,而發表〈人權宣言〉,建議政府要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我們是國家的人民,我們做為一個社會團體只是建議政府,如何引領國家突破困境而已,」翁修恭表示,〈人權宣言〉和〈國是聲明〉、〈我們的呼籲〉都有關聯,但既然前面的聲明、呼籲是猶如西線無戰事一般,因此他認為接續下來的〈人權宣言〉不過是建議政府應有的作為,在氣氛上不需要過多緊張,自然會水到渠成才是。

「其實當年的國民黨政府知道反攻大陸不是辦法,遇到國家困境也很想有所突破,只是找不到方法而已。」翁修恭指出,長老教會因信仰「天賦人權」,在當年處境中相信國家推動人民自決的民主制度,國家前途自然會是「新而獨立的國家」,而可以突破種種外交險阻;但對於「台獨」政治性主張,做為宗教信仰團體的長老教會根本沒有接觸、認識,卻被以醜化羅織罪名,輿論紛紛大肆抨擊。

宣言發表後,翁修恭開始感受到緊張氛圍,首當其衝的就是家中電話鈴聲不斷響起。「當年國民黨最會用放話方式製造緊張恐怖氣氛,」他說,「抓六位帶頭者」的風聲鶴唳四起,也有政治人物登門親切地拜訪,軟硬兼施,為的就是要迫使該宣言能夠因此撤銷。

據了解,一九七八年長老教會總會年會開會前一日,國民黨在台南農業學校召集具有黨員身分的正議員,會商如何在選舉議事中不讓高俊明牧師連任總幹事一事。可以想見,國民黨正透過黨組織運作,希望掌控長老教會。

翁修恭說,〈人權宣言〉發表前後,他所牧養的濟南教會部分會友也對〈人權宣言〉不表支持、認同,但多數信眾一向清楚長老教會信念,使他在牧會工作上並未造成許多攔阻。

「三十年前的〈人權宣言〉內容是建議政府新作為的政治性用辭,但不是政治主張,」他強調,教會領受上帝的話語也要聽見人民的聲音,兩廂揉合後發出的呼聲就是先知性語言,「現在大家說的『台灣國』這政治意識,對照當年環境其實還是模糊的。」不過,他生動隱喻說:「平安、平安,其實不平安!」道出當年台灣人心底對國家前途堪慮的心境。

當年身兼副議長後繼任議長身分的翁修恭指出,觀察當年長老教會上下憂國憂民,蔚然成為一股團結的氣氛,他認為是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每一位牧長上前走到議長前的透明投票箱,投下表達自己在〈人權宣言〉這件事上負責任的一票。」

八十歲依然聲如宏鐘的翁修恭振振地說:「我們不是政治團體,是信仰團體表達心聲!」他追撫昔今提到,教會依然要看見人民的需要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在兩黨政治中,必須對腐敗提出嚴厲批判;在國家認同上,必須堅守「新而獨立的國家」理念,才是在現今時代持守「天賦人權」不變的原則繼續發聲下去,而且要勇於擔負起先知孤獨、被抨擊的重擔角色!(採訪/邱國榮)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892期
圖片來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http://www.pct.org.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