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102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新年新生活 豐盛有餘零廢棄3-3
一樣都不買,一樣很豐盛
作者 / 採訪/洪敬慧
儘管分享不求回報,收送也無對價關係,每天都有不同的物品在社團中互相贈與、交流。

臉書上有個「什麼都不買 一樣豐盛有餘 We Share Love」社團,成員間可分享與許願任何合法的免費物品,沒有任何金錢交易或對價交換。社團創始人張家瑜是個二寶媽,為人母後,她發現孩童日常用品淘汰率頗高,開始思考要如何減低消耗量。2019年,教會姊妹分享一篇〈五萬澳洲人一年不買東西,上帝供應充足有餘的反思〉給她,報導澳洲人大衛・克萊恩(David Klein)響應美國「什麼都不買」(Buy Nothing)活動,在網路上號召人們分享多餘的物品,提供給需要的人,不必再花錢購物。此舉不僅減少資源浪費,也讓人們學會分享與感恩,不再受限於狹隘的金錢觀。讀完後她又驚喜又嚮往,心想,何不也在台灣提倡「Buy Nothing Taiwan」活動?很快地,「什麼都不買」社團就誕生了!

「信主前,我的價值觀其實是與金錢、富足畫上等號。」張家瑜說。信主後的她回到台灣,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想法開始不同,她漸漸會思索:該如何讓生活變得更輕省?起初她沒多想,後來看出分享與給予的不凡意義與價值,加上先生的全力支持,便開始經營這個社團。

大學畢業後的張家瑜擔任管理職工作,行銷和業務她都不陌生,所以管理網路社團也很快就上手。「感謝神過去的裝備,讓我有能力好好管理這個社團。」社團創立約40天,人數就攀升到7000人,四個月人數即破4萬,如今社團成員更高達5萬5000人。

看到社團人數不斷加數成長,張家瑜藉由過去經驗與專業,在社團成立第40天便組織了管理團隊,幫忙審核每一則貼文,並管理社團內的秩序,參與管理的同工皆是無給薪。此外,她也感謝教會牧者和兄姊精神上的支持與無數的禱告。

管理團隊設立發文原則,強調社團內只能分享「贈物文」「許願文」及「感謝文」。各式各樣的分享贈物琳琅滿目,衣服、日常用品不用說,這幾年甚至還送出好幾部汽車、機車、鋼琴,甚至整套廚房系統櫃,「讓人超驚豔!」張家瑜說。提到社團中獨創一格的「許願贈物文」,她心有所感地說:「這個世界都在告訴人們,物質生活必須靠利益來交換,但這裡不一樣,我們可以透過許願,體會白白的恩典。」儘管分享不能要求回報,送與收之間也毫無對價關係,卻仍有數不完的贈物文、許願文與感謝文在社團中出現。張家瑜說,社團成員大多數是基督徒,有些人還會把要送出去的物品包裝好並放入經文卡,來祝福收到的人。有時,也會看到非基督徒成員貼出感謝文說:「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喜歡這裡。」從感謝文中甚至還看到有人因此接觸到信仰團體,後來信主受洗。

「我並沒有期待社團變成教會,但我將這裡視為一個橋梁,可以讓人接收到愛。」張家瑜成了社團的見證人,因為她在那裡看到許多感人的生命故事。問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張家瑜不假思索地說:「花更多時間禱告!」她把經營這個社團當作服事;不只服事幾萬個成員,也花許多時間服事十位來自不同教會的管理同工。這些姊妹同工都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和服事,但每週大家都會相約在線上一起為社團禱告。

張家瑜說,雖是同樣信仰,創團的前半年,她與同工間還是經歷了一段磨合期,從那時起,她每日便會花半小時以上禱告,現在更是每日禱告一小時。「這讓我在信仰上變得更穩定、更成熟。」她也因此受教會託予更多牧養事工。

張家瑜在信仰中放下對金錢、物質的控制與安全感,經歷神的恩典,她認為地球的資源有限,神要人類負起管家的責任,因此人類不應該胡亂揮霍,而是善盡管理職責。「我們擁有的一切本不源於自己,而是源自於神。」在這樣的理念下,她更看重分享與給予,使參與社團的人不僅換得需要的物品、送出不需要的物品,在節約和環保中,也更體會到何謂豐盛與愛。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48期

圖片提供:「什麼都不買」臉書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