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203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馬偕:為台灣書寫的宣教師6-3
行萬里路,寫萬卷書
作者 / 林昌華

【編按】幾百年來,一位又一位宣教師如雲彩般飄至福爾摩沙,不只帶來基督福音,也以文字為這塊土地留下珍貴的歷史爪痕。1871年,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於這個時節的12月29日抵達打狗(高雄),讓我們從他的故事開始溯源。

■巨石
在海港大樓辦完入境手續之後,由於未見英國教會的接待人員,於是馬偕將行李寄放於櫃檯後,信步踱入香港街頭。除了熙來攘往的亞洲臉孔以外,整個街市的規劃讓他並不覺得置身亞洲,倒像是來到南歐的某處海港。除停靠碼頭邊毫無生氣的遠洋大船外,小型的戎克船和船艇往來港區,像極了忙碌採集的蜜蜂,為死氣沉沉的水面帶來生命的氣息。

馬偕來到港邊的小山崙,發現那裡有一座華人的墓園,恰巧碰上一座墳墓正在洗骨準備遷葬。馬偕好奇走向前去,工人並不在意外人的觀看,絲毫不理會在場的馬偕,只專心地將一支支骸骨清理乾淨,依照人體的位置排列在一方白巾上。

這個儀式對於來自西方文化的馬偕來講,是難以理解的舉動。「為什麼香港華人要攪擾死人的寧靜,將遺骨由墓中挖出,然後再埋葬一次?這是什麼意義?這大概和華人的生命觀有很大的關係吧!我將來要如何對他們傳揚並讓他們接受基督教信仰,這實在是很大的挑戰啊!」馬偕根據先前閱讀的圖書,意會到這就是華人極端重視的「風水」習俗,而這個習俗背後是一整套的宗教文化和價值觀。

「這大概就是我要劈開的巨石吧!」正在馬偕這麼想的時候,突然發現天空的雲層逐漸增厚,眼見大雨即將降下,馬偕於是趕緊跑回海港大樓。

沒有想到,已有兩位西方人在那裡等候,其中一人問道:「請問您是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牧師嗎?我是英國長老教會的代表,歡迎來香港。」在兩人的陪伴下,馬偕前往他們所安排的旅館居住。

隔天一大清早,教會代表前來馬偕下榻的飯店拜訪,在馬偕用完早餐,並辦好退房手續後,3個人搭乘汽船溯河進入廣東地區。

坐在甲板上的馬偕無事可做,加上汽船震耳欲聾的引擎聲中也不適合談話,他於是好整以暇地欣賞河岸的景致。河流沿岸是青翠的山崙,當中錯落著清一色面對河谷的馬靴型墳墓,而在遠方的山頂可以見到高聳的寶塔,這時的馬偕才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已然身處亞洲的事實。

*  *  *  *  *

經過半天的航行後,船隻來到廣州,一行人下了船,前往英國長老教會的所在。進入辦公處所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喊著:「喬治,你也來這裡啊!」馬偕訝然張望,發現喊話的人竟然是他在普林斯頓神學院的同學,於是立刻走向前去,兩人熱切地談話,分享別後的經歷。

和同學的相遇,讓馬偕不安的心情平穩不少。而後會議成員到齊,馬偕和其他同仁短暫寒暄之後,雙方開始商討,很快進入議題的核心。

「馬偕牧師,我們英國長老教會竭誠地歡迎您的到來,也盼望我兩教會的合作能夠產生良好的結果。目前我教會在廈門地區的發展算是相當順利,因此,海外宣道會決定將多餘精力投注於汕頭地區的福音事工。宣道會已於當地進行醫療傳道一段時間,目前的工作型態,是由一位平信徒史密斯先生(Mr. Smi t h)負責佈道的工作,由於他的專職是貿易商人,並非正式宣教師,所以當地教會的發展遇到瓶頸,我教會為了此事傷透腦筋。沒有想到上帝有奇妙的安排,派遣您來到我們當中,這實在是您我兩教會合作擴展上帝國度的大好機會。對於我教會的建議,不知道您覺得如何?」宣道會的代表說。

馬偕回答道:「我教會總會在年初(1871年)的年會只決議以中國作為宣教地,而異地宣道會主席麥拉蘭牧師告訴我,等我找到認為適當的地區之後,就以那個地點作為加拿大長老會的宣教地,教會一定會鼎力支持。但他並沒有建議我任何確切的地點,所以對於貴會建議的地點,我目前沒有什麼意見,只是我必須親身拜訪那個地方,才能知道那裡是否為上帝為我預備的工場。」

聽到馬偕的回應,會議主席很高興地說:「好極了,我們已經安排妥當,3天後將有一艘汽船開往汕頭,屆時請您將旅館行李拿來辦公室置放。由於湯普遜醫師(Dr. Alex Thompson)和霍布遜先生(Mr. Ho b s o n)將前往汕頭地區進行巡迴醫療和傳道事工,您們可以一起過去,屆時您將會在那裡見到史密斯先生。」主席說完,停了一會兒,正色說道:「馬偕牧師,我們教會實在很高興和貴會合作在中國服事,也願上帝祝福您一切順利。」會議就此結束。

於是,馬偕留在廣州的旅館等待3天後的汽船。這是馬偕兩個月來首度能夠盡情休息的時間,於是他在房間內閱讀帶來的圖書,也在用餐結束之後進入旅館附近的廣州市區參訪。

*  *  *  *  *

12月9日,果然湯普遜醫師和霍布遜先生一大早就來到旅館,這時馬偕早已準備妥當等候,於是3個人將行李送往辦公處所後,前往碼頭搭上往汕頭的汽船。船長在入口處歡迎,這時馬偕注意到船長的口音,於是開口詢問:「請問您來自蘇格蘭?」

「正是,您也是來自那裡吧,我想。」

馬偕在離鄉遙遠的此處見到居爾特的兄弟(Celt bro.),他的血液幾乎要沸騰起來。馬偕內心十分歡喜,不只是因為看到神學院同學或是蘇格蘭兄弟,而是從這些經歷體會到上帝的安排與安慰,讓他在陌生的異地見到自己生命記憶的元素,為他的心靈帶來極大的鼓舞。

隔日,汽船到達汕頭,一行人進入市區開始佈道和分發藥品。其實,英國長老教會在汕頭地區的宣教是從1847年賓威廉牧師(Rev. William C. Burn)在當地的佈道開始,時間算是相當早;只是賓牧師在汕頭停留的時間很短,沒有留下什麼明顯的宣教成果,便轉往廈門發展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工作。
史密斯先生在1860年來到汕頭,儘管最初受到當地居民的排斥,但是他傳福音的熱忱,讓他贏得了一些信徒,加上他優異的行政能力,因此汕頭地區的福音工作相當有組織地建構起來。馬偕到訪的時候,這裡已經建立教會、學校以及診療所,只是畢竟教會還是需要正式神職人員的牧養,這也是英國長老教會希望馬偕能夠留在汕頭的原因。

由於汕頭的縣官早年曾與基督教接觸,留下不錯的印象,因此對宣教師的佈道並不阻撓。汕頭這個港埠為族群聚合之地,當中以客家人佔大部分,所以在汕頭地區比較活躍的信徒大多是客家婦女,但是她們卻也為了信仰遭受嚴厲的逼迫,甚至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由於這次的工作型態是醫療佈道,村民風聞外國醫生來到,早就將村落廟宇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這是馬偕首度和中國鄉下的民眾接觸,由於天氣寒冷,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棉襖,但大多破舊、骯髒且綴滿補丁;看熱鬧圍觀的孩童們流著長長的鼻涕,隨著呼吸節奏在鼻孔邊忽隱忽現,有的索性將鼻涕擤到臉龐上,看起來像是一隻隻小花貓。而婦女則是抱著嬰孩站在人群當中,其中一個嬰孩因飢餓而放聲哭叫,於是母親不顧旁人的眼光,大剌剌地就在廣場上乳養起幼兒來了,但是哭聲也因此止住。

這時霍布遜先生開始佈道,馬偕完全不了解他說的語言,只見觀眾不斷哄堂大笑,他實在不知觀眾是因為佈道內容風趣,還是在取笑霍布遜先生奇怪的口音。佈道結束之後,湯普遜醫生開始診治病人,大家一窩蜂地擠到跟前,好似所有人突然間都染患了嚴重的疾病,於是霍先生又大費周章地勸告插隊的人照規矩排隊,但卻也引起部分不守規矩的人連聲咒罵…… 最後,整個醫療佈道就在混亂中結束。

佈道會結束之後,馬偕和另外兩位先生前往汕頭的佈道所,在那裡見到了史密斯先生。根據湯普遜醫生口中所言,馬偕對史密斯並不陌生,基於同樣對傳福音的熱忱,兩人很快就聊開了。馬偕從談話的過程當中,體認到史密斯先生處理事務的能力相當強,也感覺到自己留在此地能提供幫助,只因為他是一位神職人員,其他事情史密斯先生都能夠打理得非常完善。「這裡應該不是上帝為我預備的所在,」這時的馬偕內心已有了打算。(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30期
圖片來源:馬偕紀念醫院網站http://www.mmh.org.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