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aljungic阿塱壹!別為我哭泣」舉目向山祈禱會的排灣中會大同教會牧師樂歌安‧督達里茂,她在走完阿塱壹全程後,更加堅定守護古道與反對核電的決心。樂歌安說,教會在週間的禱告會用《台灣教會公報》「舉目向山」祈禱會專版的內容,會友因而逐漸了解環境、非核家園等議題,贊同守護阿塱壹,同時也希望有針對各族群文化編寫的「舉目向山」祈禱會內容。 有許多教會祈禱會使用《教會公報》「舉目向山」專版內容,以樂歌安牧養的大同教會為例,每個月第1、3週祈禱會以「舉目向山」為主,樂歌安帶領會友,詩歌、信息分享、代禱依序進行,祈禱事項有國家認同和土地關懷、社會議題、教會事工、個人關懷等。 樂歌安說,教會進行「舉目向山」祈禱會1年多,覺得「舉目向山」的祈禱內容、聖經信息兼具感性與理性,也有一些平常較少接觸的議題,開闊會友的眼界;不過,因為教會特性,內容有時她會略作調整。 祈禱會前,樂歌安影印舉目向山專版,但有不少會友是新住民與排灣族結婚組成家庭,具有中國背景的新住民信徒,國家認同觀念與長老教會不同,每當「舉目向山」有堅定台灣國家主權等內容時,樂歌安就要用婉轉的方式呈現,避免新住民會友的反感與誤解。 對於「舉目向山」信息和程序,樂歌安表示,祈禱會參考程序的詩歌以新版台語聖詩為主,她要另外選用合適的排灣聖詩,會友有時感覺信息內容與議題比較生硬,她自己要花更多時間準備,用會友較習慣的表達方式說明。 她建議「舉目向山」內容加入台灣多元族群特色,例如之前有針對農曆7月的信息,但是排灣族在那時卻是豐收的感恩季節,每個族群的節期、習俗與文化不同,期待有不同族群版本的「舉目向山」,除了總會推動執行,中區會也有舉目向山事工單位,針對地區性宣教編寫祈禱事項和聖經信息,讓「舉目向山」更加全面,在中、區會和各教會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