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名的「九二共識」到底有沒有,到眾所矚目的「台灣共識」是什麼,現階段台灣社會議論紛紛;需要歷經生命共同體的共事、共好才會有的共識,的確是個嚴肅的議題。更何況多山的台灣,一山還有一山高的自然環境,形塑著誰也不服誰的潛意識,回顧我們的歷史,合作並不常有、常見。 幾年前市面上出了本書叫《共好》(Gung Ho),它源自於美國印地安人的用語,提到一種結合大自然的3種動物的價值,包括「松鼠的精神」「海貍的方式」與「野雁的天賦」。松鼠的精神是做有價值的工作,海貍的方式是掌控達成目標的過程,野雁的天賦則是互相鼓舞。雖是企業管理的書籍,卻也突顯以價值為依歸、讓人受到尊重與獲得關心、互相鼓舞,共好可以達成共識。 2009年長老教會總會開始倡議、執行的舉目向山祈禱會,是以為個人、教會及機構自己認罪悔改;為宣揚福音、促成教會復興,以一領一宣教,期待2015年宣教150週年時,信徒數達到25萬人;為確保台灣主權、多元族群平等、民主政治成熟3項作核心價值。每個禮拜利用《台灣教會公報》的平台,邀請各牧者參與提供文本、信息,為需要關心的議題至山上、海邊聚集實際祈禱仰望上帝,也走在阿塱壹古道上互相鼓舞著。 「舉目向山」祈禱會的行動,讓大家再次回到上帝面前彼此服事,會繼續有著關心台灣國的祈禱,是共識,也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