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64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單親媽媽的濃情巧克力
作者 / 小如

◆走出傷痛 勇敢面對

我生長在一個有八個兄弟姊妹的優裕家庭,因為母親的姊姊、姊夫膝下無子,所以我就成為他們的掌上明珠,我也因此享有雙倍的父母之愛,童年、青少年時期享受學畫、跳舞、彈琴的樂趣,求學也是一路順遂;後來從大學同學口中才知道,那個年代在她們眼中,我過的是小公主的生活。尋尋覓覓,我到31歲才結婚,次年,兒子誕生,父母、兄弟也都住在附近,日子就在熱鬧而濃濃的親情中轉眼而過。有一天,先生說他連續幾天腸胃不舒服,我便催他去大醫院,一檢查竟是末期肝癌,真是晴天霹靂,先生選擇接受開刀。

手術當天,把先生送進手術室,我在等候室努力吃下一個便當,注視著手術室的門。預期中應該是好幾小時的大手術,門卻在不到一小時之後就打開了,當時的驚嚇真是難以形容,醫師推出病人讓我看了一下,緊張地說:「裡面情況不好,我們不敢動他,就縫回來了,讓他在恢復室休息,醒了就送他回病房。」結果,總共住院兩個多月就過世了。在那一段惶恐又忙碌的照護日子中,我告訴自己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也時時提醒自己,家中尚有老母和小孩需要我,我不能倒下。

藉著祈禱和親友的扶持,走過那一段焦慮、疲憊與傷痛。我很用心地親自為先生寫下他的生平事略。安葬當天,抱著重重的骨灰罈坐車上山,這是我能盡的最後一點心意了。在走過傷痛的過程中,我盡量讓自己和小孩的例行學習不要中斷,讓家人無暇專心悲傷。往後我總是勸告新寡的朋友,在過完守喪期後要穿亮麗些,鼓舞自己走出憂傷,凡事不必兩極化,一路走來不必悔恨,隨時調整步伐,我們的處境不是我們選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往後要怎麼走。

◆安頓己心 揮灑生命彩筆

在經濟上,幸好我還有一份房租收入,生活不致陷入困境,想到家中有老母和小孩需要照顧,我選擇夠用就好的生活態度,仍然做我的家庭主婦。照常參加合唱團、英文查經班和教會的活動,不過,這些年來,我也練就了換燈管、換修沙窗等修繕的工夫。還有關於稅捐、地政的事務我也都自己來,我也曾自己寫狀子,上法庭去討回積欠的房租和請求歸還房屋,難能可貴的是,我也沒有和房客反目成仇,凡事將心比心,情義仍在。

做一個單親媽媽必須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對於孩子的教養,我採取陪伴他成長的態度,接受他當下的感受,給他支持,有時給一點點建議,但尊重他的決定。先生過世時,孩子九歲,剛學了幾個月的小提琴。有一天,孩子上完小提琴課回來,自告奮勇地說:「我覺得今天的這首曲子很適合在告別式上獻給爸爸。」我再次確認了他的意願才在程序單上安排上去。當天稚嫩的琴聲感動了與會的每一個人。我實在很佩服小小年紀的他,能在眾人面前用心意克服哀傷。孩子上了國中,開學後不久,有一天他沮喪地對我說:「我不喜歡學校,每次都要填一堆資料。」原來新生入學,學校各處室都有各自的表格要填寫,不外是家庭、父母欄項。我本來以為幾年來一向天真活潑的他已走過喪父之痛,原來他還是受不了一再被提起好不容易淡忘的悲傷往事,我除了以傾聽讓他抒發情緒之外,也讓班導師了解當時孩子的心境,讓老師了解孩子,才能有效幫助孩子。當然,我也為孩子禱告,求神親自安慰和帶領。

到了國三,孩子當選班上的模範生,要再參加校內的選拔,需要一篇自我介紹的書面資料,孩子和我一起討論後定稿,其中有一段是:「我的家庭:我父親是化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在我小學三年級時不幸病逝。我和媽媽、外婆相依為命。還好,幾位舅舅就住在隔壁,我們和舅舅、舅媽、表兄妹們都相處得很融洽,我還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的想法是:單親的孩子更貼心、更上進,讓我們一起來努力。」結果,孩子入圍了校內初選,我也知道孩子漸漸長大了。上了高中之後,孩子當了環保尖兵社長,他的領導能力和服務熱忱贏得了師長們的好評,如今高三了,正忙著準備升大學的各種入學考試,我的期許是:加油!盡力就好。因為一路走來有神的陪伴和帶領,我可以卸下重擔,學習交托,凡事自有神的美意。

文章出處:〈女宣〉雜誌第337期
圖片來源:張偉賢 攝


資料提供單位:女宣雜誌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