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180910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傾聽讓關係更美好

參考經文:箴言25章8~20節

經驗豐富的人所提出的警告,對願意領受的人來說,比金耳環和純金製成的飾物更有價值。(箴言25章12節)

《傾聽讓關係更美好》的簡介寫到:「為什麼人只有一張嘴巴,卻需要兩隻耳朵?成功溝通的祕訣:能言善道不如洗耳恭聽!」2003年《今週刊》中〈化領導危機 為危機領導〉一文則提到前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說:「在上位者必須豎起耳朵,仔細聆聽部屬的心聲。」是的,我們要對人表達想法之前,需先傾聽對方,如此我們才知道對方的想法,彼此進行有效的溝通。

然而,若只想要別人完全聽命於「我」,不管其頭銜再多,也無法服眾。箴言25章12節說:「經驗豐富的人所提出的警告,對願意領受的人來說,比金耳環和純金製成的飾物更有價值。」對一個基督徒助人者而言,他在陪伴受助者的歷程中,會相信對方有上主的形像,讓上主親自來觸摸並治癒受助者。一個經驗豐富的助人者,不會以命令式口吻來勸告;反之,他會透過聆聽來幫助對方發現自己的能力,看見上主創造生命的價值,這就是同理心,與同情心徹底不同。

路加福音19章1~10節提到耶穌與撒該的互動,可看到耶穌所呈現的助人者觀點,是願意投入團契關係的對話。耶穌在撒該身上看到上主創造的美好形像,用上主的眼光看撒該,能把他生命中的難處看得更清楚,並在傾聽與接納中,讓撒該有力量來面對自己的難題。

在我們的家庭、職場或信仰團體中,我們是傾聽者嗎?還是常把主觀情緒加諸他人身上,把對方當情緒的垃圾桶,倒完就一走了之?我們都希望被聆聽,而每個人也希望如此被對待。愛是包容、接納、關懷、尊重,而不是用分析的。當受助者還沒有預備好,關係還沒有建立好,我們就開始分析他,就是不尊重他。一個經驗豐富的助人者,他所提出的警告,是會讓人願意領受、學習的。這是因為他願意先傾聽,他也清楚知道一個人即使處境再糟糕,仍有正面的能量,所以在互動過程中,他會不斷以對方的想法為主要考量,而不加增主觀的建議。如此,相信在助人的歷程中,兩人會一起成長。


默想:

有人向我求助,我是一個怎樣的助人者,傾聽型或指導型?當我與求助者對談時,求主讓我學習耶穌,先放下建議,專心來傾聽!

祈禱:

親愛的上主,謝謝祢總是願意傾聽,並且用溫柔的方式給我們空間和信任。懇求祢也幫助我學會傾聽人,藉著祢所賜的智慧言語使人重新看重自己的生命價值。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