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190426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動人的講道

參考經文:使徒行傳2章14~36節

這時候,彼得和其他十一個使徒站起來。他高聲向大家說:「猶太同胞和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你們要明白,要留心聽我的話。」(使徒行傳2章14節)

這段經文是彼得的第一次公開宣講,他引用約珥書2章28~32節的預言,內容主要針對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提到上帝將讓他們有新生命。彼得引用先知約珥的話,顯然有意表達: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差遣到世上,要重建猶太人的那一位。

威廉‧維利蒙(William H. Willimon)於《使徒行傳注釋》中提到,當使徒面對群眾說他們酒醉時,卻變成彼得講道的機會,透過講道來解釋福音,因為群眾中有些人認識福音,有些人則不認識。書中也提到,陶德(C. H. Dodd)認為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使徒之「宣講」(Kerygma),有固定模式:1.上帝國的來臨;2.通過耶穌的傳道、死亡及復活,這種臨在就會發生;3.耶穌復活、升天並坐在上帝右邊,成為新以色列的彌賽亞;4.教會裡的聖靈,是基督的臨在力量及榮光的記號;5.彌賽亞時代,將在耶穌第二次再臨時達到高潮;6.赦免、聖靈和隨著悔改而來的救恩。或許,我們可以把上面這些當作使徒行傳所說的「宣揚上帝國」之意義。

19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是一位牧師、社會運動者,也是196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方式爭取美國黑人的基本權利。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大遊行中,金恩博士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一場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不斷重複「I have a dream」這句話,強烈而有說服力地描述他對黑人與白人有一天能和平且平等共存的遠景。

金恩博士的這場演講,促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宣布所有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至今,我們仍記得金恩博士的「夢」,它不僅為了公義的緣故,動員一個民族採取行動,也重新詮釋了美國的歷史及憲法。正如林肯總統的〈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也不只是蓋茲堡之役陣亡將士墓園的揭幕詞,而是支持「人皆生而平等」原則,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為了聯邦存續而奮戰,把真平等帶給全體公民。

從彼得的講道,我們看見他用情感向猶太同胞說話。彼得先從先知約珥的預言說起,並從大衛連結到耶穌基督。這動人的演說,引發群眾立即回應,並且想知道他們該怎樣做。宣講(Kerygma)的力量喚起眾人,眾人聽見故事後,深受感動而想要改變。


默想:

聽到感動的講道,我會做什麼回應?

祈禱:

親愛的上帝,求祢透過聖靈親自對我講道,讓我堅硬的心柔軟受感動,並用行動回應祢的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