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10416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黑暗中的盼望

參考經文:以賽亞書9章1~7節

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已經看見大光;以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現在有光照耀他們。(以賽亞書9章2節)

長夜漫漫,在黑暗最濃烈猖獗之處,光明將於拂曉來臨。

這段經文描述經過毀滅後留存的餘民,絕望地蟄伏在黑暗中,然而上主將使改變如真光來到,使懷憂喪志者重得喜樂,並將政治性的平安賜給人民──戰爭止息、壓迫者倒臺,更有一位具彌賽亞特質的領袖將承擔政權,屆時前所未有的公義與和平,將藉著他降臨在劫後重生的國度裡。

基督徒在閱讀這段經文時,往往將領袖直接理解成耶穌基督。但若以猶太人的背景來看,這領袖是指大衛的後裔,是一位人王。兩約間的五經、先知書意譯本《約拿單他爾根》更直接指出,這位領袖是希西家王,而非具有神性的上主之子。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不可否認的,這處經文要帶給讀者的信息,強調的是黑暗中的盼望──來自上主、嶄新的未來,將如黎明般乍現。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盼望有時像奢侈品般稀缺罕見,使我們有時活得像行屍走肉,甚至自暴自棄。就像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形容:「大部分人,在二十、三十歲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餘生,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裝腔作勢地重複。」有時,我們的盼望被這世界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影響,使慾望以夢想為名捆綁著我們,一生追逐夢幻泡影,追逐金錢、名聲、地位、權力與讚賞,且無論得著與否,均空虛不已。

基督徒不能沒有盼望,然而盼望必須在基督裡,而與世俗有別。就如神學家莫特曼在其著作《盼望神學》寫道:「那些盼望基督的人們不再能夠滿足現狀了,乃是開始在現實裡受苦,並與現時發生衝突。」其實,以賽亞書這段經文中的光明與黑暗,象徵的就是這樣的差異性,彼此共存,但不能相容。因此,如果我們開始在基督裡盼望,我們期盼的不會是地上的事物──榮華富貴、身分階層、生活一帆風順,而是上帝國要更多地建造在這世界、生命要更像耶穌基督、要過分別為聖之生活。

華人的基督教靈恩派有句話說:「天堂就是無止盡的敬拜讚美。」雖然天堂、上帝國的定義並非如此狹隘,但這句話有其參考價值,反映出普世人類所要前往的終點──上帝國,其性質與地上的國度完全不同,而世人的生活方式,也未必與永恆的國度一致。

盼望是基督徒的指南針,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活得有方向感。


默想:

在基督裡的盼望,和從人而來的希望,有何不同?

祈禱:

為生命帶來盼望的上主,求祢驅散我內心黑暗,在祢的光中行走。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