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11123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誰的篳路藍縷?

參考經文:以西結書36章16~38節

從前,過路的人都說你們的田園多麼荒涼,但是我要讓你們重新耕種這田園。他們要說,從前像曠野的田園,現在竟像伊甸園;從前被人拆毀、洗劫的荒城,現在卻人煙稠密,又有鞏固的堡壘。(以西結書36章34~35節)

猶大國被巴比倫消滅後,有很多貴族、菁英被擄到巴比倫,但有更多貧窮的平民繼續留在當地生活。在猶太人被擄的這70年,故土也慢慢從戰亂中復甦。先知為了安慰、鼓勵那些被擄的人,指出他們將來要回歸故土,重新耕種田園。不過,這難免給人一種印象,就是70年來這塊土地跟剛亡國時一樣荒涼。

在猶太人被擄期間,聖殿和城牆等需要投入許多資源維護的建設,確實是荒廢的。不過,故土的田地還是有人持續耕種,並不是完全荒蕪。當那些被擄到巴比倫的人終於回歸後,他們也要面對70年前的房子和土地如今已有人居住和耕種的現實,那麼土地所有權應該算誰的?究竟是70年前土地擁有者的後代?還是70年來持續在這裡居住、耕種的人呢?猶太人的立場顯然是比較傾向前者,而這樣的觀念,事實上仍延續到今日。

有人認為,猶太人在歷經兩次「猶太戰爭」後,就被羅馬帝國逐出耶路撒冷,直到二次大戰後以色列建國,才得以回歸故土。不過,羅馬帝國的禁令實際上只限於耶路撒冷城,猶太人仍然能住在附近。而且該禁令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第5世紀就被拜占庭帝國取消了。即便後來耶路撒冷被伊斯蘭帝國統治,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只要多繳一筆保護稅,還是可以繼續在這裡生活。所以,當二戰後聯合國准許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建國時,其實也可說是打破這個區域長久以來被多方勢力努力維繫的和平。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實際上卻是在破壞當地既有的秩序。例如,當歐洲人到美洲時,放眼望去全是一片長滿雜草的荒野,以為是無人管的荒地。事實上,他們眼中的雜草只是他們不熟悉的農作物。美洲原住民以看似參差不齊的混合耕作,可避免大規模的蟲害;用作物殘渣覆蓋土地,則可避免土壤侵蝕。這種進步的耕作方式,歐洲人在幾百年後才發現其價值。

從世界歷史來看,許多外來殖民者為遂行大規模開發計畫,總是驅趕土地原來的住民,逼迫他們離鄉背井,而原本即將收割的農作物則被當作雜草般根除殆盡。他們固然建立起自己理想中的國度,他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卻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上帝豈會喜悅這樣的發展嗎?


默想:

我是否常常自以為義,無視別人的努力,以為所有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勞?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看到祢創造的多樣性,也看到別人的努力,不要讓我自以為義。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