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30322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要照顧艱苦人

參考經文:馬太福音14章34節~15章28節

他們竟把人的規例當作我的命令;他們敬拜我都是徒然!(馬太福音15章9節)

耶穌不在意世界的紛擾,祂持續醫治。馬太福音14章36節提到,人們求耶穌讓病人摸祂外袍的衣角,摸著的人都得醫治。眾人渴慕耶穌,與宗教領袖敵對祂成強烈對比。摩西五經只規定,祭司獻祭或吃祭物前要洗手(出埃及記30章17~20節;利未記22章4~7節)。顯然洗手的律法是後期敬虔主義者加上的。耶穌曾表明,祂來不是要廢除律法,而是要成全。祂說:「那從人嘴裡進去的東西不會使人不潔淨;那從人嘴裡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馬太福音15章11節)學者歐尼爾(J. C. O’Neill)將此解釋為:「進入的當然使人汙穢,遠比這汙穢更嚴重的,是他的話所造成的汙穢。」耶穌認為,曲解誡命而輕忽對父母的照顧,正是假敬虔的偽善。

迦南婦人求告耶穌的敘事中,婦人向耶穌告白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耶穌原本回應:「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但婦人的回應,讓耶穌肯定她的信心說:「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吧!」耶穌被同胞棄絕,卻被外邦婦人告白是主。因此耶穌憐憫醫治,使外邦人加入上帝兒女的行列,與主同桌。

英國宣教師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 III),擁有文學與醫學雙學位。1895年10月16日,蘭大衛與梅監務(Campbell Moody)和廉德烈(A. B. Nielson)兩位牧師從英國出發,12月18日抵達台灣,蘭醫師和梅牧師到中部醫療宣教。蘭醫師在醫療宣教工作15年後,與連瑪玉(Marjorie Learner)結婚。他們最著名的事蹟是「切膚之愛」,這是台灣醫療史上第一件皮膚移植手術。這次皮膚移植雖失敗,但後來以病童自己的皮膚重新移植,成功救治了病童。

蘭大衛之子蘭大弼(David Landsborough Ⅳ)子承父志,1930年返英受醫學教育,取得醫學博士,1952年回台服事,33歲與高仁愛(Jean Connan)醫師結婚。正如蘭大衛、連瑪玉夫婦,蘭大弼和高仁愛也以提供窮苦民眾醫療為終身職志。一家兩代四人,奉獻台灣近70年。蘭大衛夫婦返國後,在倫敦近郊紅岡寓所取名「福爾摩沙」。蘭大弼則自稱台灣囝仔,2010年病逝前,以台語留下遺言:「要照顧艱苦人!」宣教師們對台灣的愛,源於主的憐憫。就像迦南婦人的深信,是所有受壓迫與輕視的人應當相信的,即便被鬼附、病痛纏身,仍配得擁有脫離苦難、回復正常生命的機會。


默想:

在我生活周遭,有哪些艱苦人需要我去關心?

祈禱:

主啊,求祢憐憫我,我常重視外在形式,輕易離開祢的路,忽略祢救贖我的恩典,求主赦免。願主幫助我,好讓我行在祢公義、憐憫的光中。奉主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