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30908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空虛人生中的盈餘

參考經文:傳道書2章1~17節

可是,當我回顧自己的成就,思想所付出的辛勞,我領悟到一切都是空虛,都是捕風;太陽底下的一切都沒有益處。(傳道書2章11節)

從傳道書的文字敘述來看,你對傳道者的既存印象,除了他自稱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的可能性之外,還有什麼?從書名「傳道」與這本書被編入智慧文學的範疇中,我們會意識到,作者可能是一位在集會中講道的智慧人、人生哲學的思想家。從書寫的文字與關心探討議題的立足點,或許還能察覺到,他可能也是一名以自我為中心、充滿活力的智慧人,甚至是經營事業有成、富可敵國的企業家。2章4~8節,就是他追求營利,運用智慧賺取金錢,在物質生活上享受祝福的生活寫照。

舊約學者吳仲誠在《蒸汽人生:傳道書教我的生命智慧》一書中指出,傳道書2章11節提到的「益處」,在當時民間商業用語是指「盈餘」,在傳道書裡出現了多次。5章13節:「在這世上我看見一件可悲的事:有人累積財富,反而害了自己。」和合本將「可悲的事」翻譯成「禍患」,當時亦指一種金融風險的現象。11章1~6節,提出對投資風險的建議,認為投資固然要謹慎,卻不可因顧慮風險,而什麼都不敢做。這些敘述,都足以證明這位智慧者隱藏在空虛議題底下,提出許多人生建議。

只是,人若賺得一輩子用不完的盈餘,住進平凡人欽羨的豪宅,擁有了「我想,也許這是人生在世的短暫歲月中最好的生活方式。」(2章3節b)那又如何呢?因為,之後作者在11節回顧這一切時,自我反駁:「可是,當我回顧自己的成就,思想所付出的辛勞,我領悟到一切都是空虛,都是捕風;太陽底下的一切都沒有益處。」他亦發現到一個事實:即使賺到可以滿足物質慾望的成就,也沒有帶給生命盈餘。

我故鄉的嘉義西門教會,流傳著一則故事。現有的典雅木造禮拜堂,是日治時代一位日本生意人賺錢之後所奉獻,當時從中國進口了上等木材,以特殊的工法建造完成。某一年,嘉義西門教會舉辦週年慶,特別邀請這位奉獻者回台灣,在感恩禮拜上致詞。他說:「在台灣凡屬於我自己的一切資產都沒有了,唯有獻給上帝的,到今天都還存留著,讓我看見。」因著世界的動盪、人生的變遷、生命的局限,人在死亡之前,最終都要被迫放棄所擁有的一切。為此,我們應該好好運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在把握機會領受祝福之外,還能為生命留下盈餘,就成為我們重要的人生課題了。


默想:

我人生所追求的生命盈餘是什麼?

祈禱:

上主,求祢使我脫離那只追求今生之福的人!他們勞碌一生追 求盈餘,終究只能留給下一代。至於我,願我在義中得見祢的面,如此我就心滿意足了。奉主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