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50818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敬畏與信心

參考經文:撒母耳記下6章1~23節

約櫃在俄別‧以東家裡停留三個月;上主賜福給他和他全家。(撒母耳記下6章11節)

大衛想搬象徵「上主同在」的約櫃回耶路撒冷,既顯明權柄,也暗喻結束流亡的日子,脫離枷鎖和羞恥,榮光重新照耀以色列。其實這反映出人性,權力會想留下記號,透過舉辦盛大活動或建造雄偉建築,展現力量供世人記念和膜拜。人若只為了滿足自己慾望,就是竊取上主的榮耀,把恩典當成自己的成績。

載約櫃的牛車在山路沒有顛簸,牛反倒在平路失蹄。烏撒伸手扶約櫃的反應是人之常情,上主卻把怒氣發在他身上,令人匪夷所思。從敘事不難發現,人自以為能控制上主,伸手動作代表人想掌控。神學家曾思瀚在《耶穌的讀心術》一書寫道:「以聖經為個人經驗和生命的依據時,會面對以個人經驗作為生命依據的試探。」即便知道要以聖經為生活準則,仍以個人想法和經驗處理事情。

「缺乏信任」,是撒母耳記的敘事不斷重複的主題。信任與敬畏並存,人若不敬畏上帝,會產生錯誤的認知和虛假的信心。有信心不等於敬畏──迷戀那被吹捧出來的信心藍圖,妄想大型事工及國度,不見得會把上主擺在首位。打造理想卻不屬於上主的國度,或許富裕強大,就如摩西時代的埃及,擁有建造金字塔的科技、力量和驚人的文明,卻受限於對死亡的恐懼與迷信。結果,埃及用以展顯權力的金字塔,充其量只是一座座展現傲慢的大型墳墓罷了。

沒有敬畏就會缺乏信心,把恩典變相為突顯自己的工具,藉以獲取別人的讚賞。政治學家霍布斯曾說:「虛榮的人透過他人奉承衡量自身能力,而不是透過對自身的真切理解來獲取確切的希望。」人習慣以做了多少、做了什麼,或以身分地位來證明自身價值。然而,撒母耳記是從相信上主的婦人哈娜開始的,這顯示聖經的觀點,能力不是重點,敬畏才是信仰的必要元素。敬畏上主,使人能體驗到祂的慈愛、能力、憐憫、醫治,和永恆的應許。

敬畏上主是信心的開始,意識自己的缺乏和有限,藉由祈禱放下自我的傲慢,願意交託讓上主掌權,因而體會到自己被上主揀選。敬畏是攸關弱者的呼召,聖經總是提到上主拯救、保護敬畏祂的人,正好說明敬畏上主的人通常無能軟弱,因為強者不覺得自己需要仰賴上主的供應。敬畏讓我們有信心的眼光,堅信祂的應許會是我們生命的盼望。


默想:

我如何展現自己對上主的敬畏?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常誇口自己的成就,還是常訴說上主的榮耀?

祈禱:

主上帝,求祢開啟我的雙眼,使我看見上帝國的實現不在於人的能力,而在於敬畏祢。幫助我凡事交託,使我不靠自己的才能,乃因敬畏祢而得盼望。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