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51129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都是they的錯?

參考經文:以斯拉記10章18~44節

他們答應跟妻子離婚,獻上了一隻公綿羊作牲祭,替他們贖罪。(以斯拉記10章19節)

以斯拉記當中記載許多名單,若仔細比對從巴比倫歸回的名單、祭司與利未人的名單,以及那些娶外族女子的名單,會發現有許多名字重複。這或許令人覺得諷刺,卻也提醒我們,聖經所列的名單,從來不是要為誰歌功頌德,而是顯明每個名字代表的都是真實的生命,有光榮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以斯拉為何那麼悲憤?以色列人明明才脫離奴隸的身分,得以平安回到故土,並在波斯皇帝交代下必須遵行上帝的律法,但那些和以斯拉一樣熟知律法的祭司與利未人卻明知故犯,帶頭犯罪。這豈不是人的本性嗎?

舊約學者哥林(Douglas Green)對以色列群體作了極富人性張力的註解:「處在鄰國邪惡的領袖和以色列公義的首領之間的,是以色列民。從集體和個別來說,他們不是全然邪惡,也不是全然公義。有時邪惡,有時公義,有時候又義又惡。然而,正是這種特性的混合,讓他們成為故事中最完整、最像真人的角色……即使他們做出堅定的承諾,我們還是無法肯定地預測他們如何回應將來的挑戰。」

要建立「上帝的家」或「上帝國」,並非單靠某位有能力的領袖,如以斯拉這樣的典範。關鍵在於,自認歸屬上主的信仰群體能否遵從上帝的誡命,秉持信仰精神與良知,而不只是虛應故事,僅在意符合表面的要求。信仰群體本身若沒有真正落實信仰的認同,如何自稱是上主的子民呢?

網路流行語「都是they的錯」,用於諷刺人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不願認錯。基督信仰講求聖潔,並非要人成為「不沾鍋」而自詡清高,反而提醒人是軟弱的,時時刻刻都需要上主的安慰、扶持與勸勉。信仰不是為了爭取稱義的指標,而是讓人明白自己是需要被赦免的罪人,願意謙卑到上主面前懇求祂施恩憐憫。

雖然以色列人決定與外族女子切斷關係,但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以色列人後來仍受異族文化宗教的影響,再次重蹈覆轍。以色列人雖然把聖殿建好,也把外族女子送走了,但是聖潔、公義能維持多久呢?以斯拉記的結尾留給人反思的問題,比人想得到的答案還要多,至今仍持續向我們發出挑戰。信仰始終是「未完,待續」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議題要面對。願我們的生命親自與上主相遇,得以逐漸明白因信稱義、因愛成聖的意義。


默想:

身為基督徒,我現在是否遇到什麼信仰難題或試探,而為此糾結呢?每個當下都是改變的新契機,有什麼新的做法能幫助我改善目前的困境?

祈禱:

全能的上主!祢是鑒察人心的主,願祢的光照亮我,使我成為忠心盡責,而非爭功諉過的人。奉主的聖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