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40322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宏觀的視野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10章1~45節

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馬可福音10章44節)

耶穌三度預言,祂將要在耶路撒冷被拒絕、被殺害和復活。即便走在這條即將受苦的道路上,耶穌仍然諄諄教誨與祂相遇的人。首先,耶穌以上帝創造的恩惠看婚姻關係,藉此告誡心硬、固守休妻法律的法利賽人。接著,有許多人帶著小孩來見耶穌,卻被門徒責備,耶穌則樂於抱起小孩,一一為他們祝福。耶穌以上帝恩惠的宏觀視野看世界,引導人瞥見上帝國的樣貌。

上帝的恩惠如此美好,但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容易嗎?一位財主來問耶穌,如何才能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他卻垂頭喪氣走了。耶穌不禁感嘆:「有錢人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是多麼難哪!」後來門徒互爭首位,耶穌指出:「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耶穌說,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甘願謙卑服事,是前進上帝國的必經之路。耶穌教導跟隨者,以上帝創造世界的宏觀視野去實踐福音,便能用謙卑、捨己的態度服事眾人。

1927年,孫理蓮和夫婿孫雅各牧師從美國來台宣教,從此,她委身服事弱勢族群超過50年。在台灣普遍赤貧及交通不便的年代,年逾半百又身軀不到五呎的孫理蓮,只要聽聞哪裡有人受苦,她便攜帶物資,帶領醫療團,跋山涉水走入窮鄉僻壤之境,幫助受苦之人。她為山區的原住民設立產房,使婦女有衛生的地方分娩;她也成立肺病療養院,使病人得照護;又開辦習藝所,使失業者提升專業技能。孫理蓮對原住民深切的愛,在《這是我的同胞》一書中展露無遺。除了對原住民的關愛,孫理蓮在台更創辦許多救助機構,嘉惠無數的貧病、孤苦之人,被台灣人譽為山地之母、孤兒之母、盲胞之母與痳瘋病人之母。

孫理蓮甘願為台灣人的需要成為僕人,這正是她以宏觀視野看萬民萬族是出於上帝恩惠創造的行動!筆者服事的教會附近,有一間義民廟,是當地民間信仰中心,廟口前放置一大塊看板,上面寫著:「不要問神明能庇佑您什麼,問問自己能為鄉梓做什麼!」姑且不論這個看板是否達到教育信徒、服務公眾之目的,至少它提醒我們,為眾人的公益與社會公義奉獻,應是你我在宣揚上帝創造的宏觀視野所應追求的,而教會更當努力才是。


默想:

我如何用宏觀的視野看周遭的弱勢者,並實際付出行動?

祈禱:

充滿恩典的主,願祢幫助教會以上帝創造世界的宏觀信仰,看待世上的萬國、萬民,並對弱勢者和苦難中的人伸出援手。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