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40722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點燃動力之火

參考經文:歷代志上9章1~34節

猶大人因犯罪而受懲罰,被擄到巴比倫去。最先返回自己的城市、住在自己地產上的有以色列平民、祭司、利未人,和聖殿工人。(歷代志上9章1b~2節)

因為違背與上帝所立的約,而亡國被擄到巴比倫,失落主權、自由與尊嚴,是以色列人難以言喻的罪咎之痛。如同美國文學家福克納所言:「過去從來沒有死,它甚至尚未過去。」在被擄之地,許多以色列的新生代因為過去的記憶「被消失」,而找不到一個能安頓靈魂的盼望。但是,還是有一小群人被記錄在歷代志上第9章的族譜中,他們是返回故土的人,這也象徵一頁新歷史的展開。

在這個歸回故土的返鄉運動中,族譜的紀錄內容從代代先人的名字,變成不同身分的人。歷代志上9章2節指出:「最先返回自己的城市、住在自己地產上的有以色列平民、祭司、利未人,和聖殿工人。」由此敘述可理解,作者在意的是:聖殿的敬拜與獻祭功能的恢復。然而,並非所有在聖殿擔任聖職者的後代子孫,都願意承繼先人的使命,從被擄之地走上一條不確定的歸回之路,承擔起重新點燃聖殿敬拜之火的責任。以斯拉記8章15~20節記載,當時返鄉的群眾中有祭司,但是沒有利未人。為此,以斯拉派人去找地方領袖易多加派一些人,好讓在聖殿事奉上帝的聖工能周全執行。由於上帝仁慈的幫助,這次多了抹利宗族的示利比家族18人、米拉利宗族20人,和220名稱為「尼提寧」的聖殿工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改變留在巴比倫的決定,願意歸回故土,重新點燃聖殿敬拜之火?歷代志作者或許以「犯罪而受懲罰,被擄到巴比倫去」這句話暗示,歸回之路可以讓歸回者不再陷入罪的燃燒中。藉著走上歸回耶路撒冷這條路,重新承擔服事上帝的職分,可以引導他們走向一個新的人生。

不過,要恢復聖殿的敬拜,不能只有檯面上主持獻祭的祭司,也要有其他人的參與,包括協助祭禮的、管理器皿的、看守大門的、詩班頌讚的,還有最基層的聖殿工人「尼提寧人」,任何職分都不能少。這同時也提醒,唯有每一位服事者都能明白並回應上帝對自己的呼召,才能引領自我和他人走出過去的罪咎之痛。

馬奎斯在《百年孤寂》中說:「每個東西被造都是有價值的,只要你能夠喚醒它的靈魂。」人更是如此,只要他的靈魂能被喚醒,從服事上帝找回自我的價值感,沒有死的過去反而能成為點燃他靈魂的柴火,使他堅定委身,走在上帝指示的正路上。


默想:

我應該如何做,才能將「過去」的纏絆,轉換成可點燃生命向前的動力之火?

祈禱:

主上帝,懇求祢幫助我,能夠堅定地稱祢為「主」,好讓我能得著祢的指引,走在正路上。奉道路、真理、生命之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