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50306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庇護城

參考經文:民數記35章1~34節

這些城要給以色列人以及暫時和長久居住的外僑作庇護城,任何因過失殺人的可以逃避到那裡去。(民數記35章15節)

民數記35章提到兩個主題,一個主題是利未人進入迦南地之後,沒有分到土地。因此,其他支族必須從他們所得的產業中,分給利未人一些城鎮和周圍的草場,讓他們得以維生。於是,利未人分配到四十二座城,而各支族給利未人多少城,則根據他們土地的大小決定。另一個主題就是設六座城鎮為庇護城,其主要用意是讓過失殺人者可以逃到那裡求庇護,躲避被害者的親屬前來尋仇。12節提到,一個人被控犯殺人罪,若未經公開審判不准判處死刑。這是表達要有公正的審判,避免無辜者受害。換句話說,設立庇護城是讓無意傷害別人的人能獲得保護。

庇護城保護的對象,是無意間誤殺人的人。所謂誤殺包括:無意間把人推倒致死、丟東西砸死人、沒看見時丟了石頭打死人,他致人於死不是出於仇恨,而是意外造成。庇護城的設立,正是為了謹慎處理這類意外殺人事件,不讓仇恨和報仇在群體中孳生蔓延。上主以庇護城來保護誤殺人者,使以色列人共同承擔群體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彰顯上主的慈愛與公義。

庇護城的設立除了保護誤殺人者,也幫助他們在社會重獲新生。而這種「庇護」概念,今日常被用於身心障礙者工作的庇護工場。庇護工場發展於17世紀的法國天主教會,強調讓一群障礙者一起學習,並具備復健、治療、教育、訓練與就業等功能。但長久以來,台灣的庇護工場薪資普遍過低,工作單調重複,難以培育障礙者順利銜接就業市場,種種因素導致庇護工場營運困難。根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國家與勞動市場應提供障礙者平等機會,因此政府應制定提高身心障礙者就業率的策略,協助障礙者在就業市場中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更要在法律上禁止雇主有任何歧視障礙者的行為。這需要政府、企業界與障礙者共同討論、擬定合適的計畫,幫助障礙者能夠參與社會的多元方式。

基督徒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能忽略對社會的責任。我們要在社會和我們所接觸到的社群中細心觀察,了解有哪些需要幫助的群體,拒絕歧視與仇恨的蔓延。願上主賜給我們憐憫的心,不只了解這些群體的需要,更懂得關心他們的欠缺,透過觀察、認識,更了解他們的需要,持續為他們禱告,甚至以實際行動來幫助。相信上主將幫助我們的社會,讓不同的群體能在其中和諧相處、彼此尊重,成為一個充滿良善的社會。


默想:

在我生活的周遭,有哪些需要關心、代禱的群體呢?

祈禱:

上主,祢是滿有憐憫與慈愛的主,求祢幫助我學習像祢有憐憫的心,關心周遭需要關懷的人。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