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50316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耶穌陪伴喪親的人

參考經文:路加福音7章1~35節

主看見了那寡婦,心裡充滿了悲憫,就對她說:「不要哭!」(路加福音7章13節)

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難以避免喪失至親好友的傷痛。當你在悲痛中,是誰陪伴你?你曾陪伴誰度過哀傷?有位姊妹幾年內相繼失去兩個兒子,當我為她第二個兒子主持告別禮拜時,引用了今天的經文。經文提到,一位寡婦的獨生子過世,城裡許多人陪著她送殯。寡婦的處境已經夠可憐,相依為命的獨生子竟先離世,實在令人鼻酸。城裡的人對她的處境深感同情,送殯時全程陪伴。主耶穌看見那位寡婦,心裡充滿了悲憫。

耶穌的行動,是陪伴服事的榜樣──愛與憐憫是重要的特質。聖經多次提到,耶穌為人的苦難「動了惻隱之心」(和合本譯為「動了慈心」),因為哀痛者最需要的就是真誠的愛心與憐憫。耶穌理解這位寡婦內心的悲痛,於是走近她、安慰她。有惻隱之心就是能看見、聽見、知道別人的需要,不僅動了慈心,也伸出援手,為悲傷的人注入暖流。經文中,眾人陪寡婦送殯的行動也是一種陪伴──陪伴就是願意付出時間,帶給人溫暖。有時候,當我們看到痛失親友的人,很可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其實,只要陪伴在他們身邊,為他們代禱就可以,至於那些「要節哀」、「要仰望主」、「一切都有主的美意」等宗教語言,幫助並不大。

面對因喪親而哀傷的人,除了憐憫安慰、用心陪伴外,持續的關懷也很重要。遺族在治喪期間需要處理許多事,還得接待前來慰問的人,忙碌中可能會暫時忘記痛苦。但是在告別禮拜結束後,人去樓空,正是開始獨自面對喪親之痛的煎熬時刻。這時候,哀傷者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習俗中,部落若有人去世,不只是喪家的事,也是全部落的事。遺族辦理喪事期間,族人會迅速前往表達慰問和哀悼,教會每天也會舉行安慰禮拜,用上帝的話語和詩歌撫慰家屬。在安葬故人以後,有些部落甚至還會一連好幾個晚上聚集在喪家陪伴。通常,族人會預備木材以備生火,準備小米及各樣食物幫補喪家這段時間無法下田工作的缺乏,並且預備各種食物,以備各地親友前來慰問時之所需。那種溫馨的場面令人感動,喪家的心情也能因此漸漸平復,不再那麼哀傷。

15節的經文記載,奇妙的事發生了:耶穌使寡婦的獨生子起死回生,把他交給他的母親。我相信,有一天我們也要與已逝的親友在上帝的國度相聚,得到永恆的生命。


默想:

如何陪伴他人度過喪親之痛?

祈禱:

主啊!求祢幫助我能成為哀傷者的安慰者,學習為他禱告、以同理心聆聽、付出時間和心神,讓受苦的人體會到安慰與醫治。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