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50417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友誼的黑暗面

參考經文:路加福音23章1~12節

希律和他的兵士戲弄祂,侮辱祂。他們替祂披上一件華麗的長袍,送祂回彼拉多那裡。就在這一天,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這以前兩個人是冤家。(路加福音23章11~12節)

耶穌被帶到希律面前受審,祂保持沉默,任由希律和士兵嘲弄。這些人為了取笑祂,替祂披上一件華麗的長袍,嘲笑耶穌自稱為「王」的身分。耶穌的沉默無言,讓希律不再感興趣,於是把耶穌送回彼拉多那裡。令人意外的是,「就在這一天,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這以前兩個人是冤家。」(路加福音23章12節)二人能建立友誼理應是好事,但是這段友誼的根基,值得人們深思。

希律是猶太地區的分封王,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地區;彼拉多則是羅馬派駐猶太地區的總督,負責猶太、撒馬利亞等地的治理。兩人看似尊重對方,但希律多少對羅馬官員的權威心存不滿,尤其當他們干預太多猶太地區的事務時。相對地,彼拉多身為外來政權的統治者,他必須隨時掌握治理區內的動態,以防人民團結反叛。因此,二者間存在不可言喻的權力競爭。直到耶穌出現,打破了這種張力。彼拉多出於政治考量把耶穌交給希律處置,因耶穌是加利利人,經他查證,耶穌沒犯什麼罪,他不想因此惹上麻煩。希律和彼拉多一樣,也未發現可判定耶穌犯罪的證據。根據8~9節的記載:耶穌始終保持沉默,也沒有行任何神蹟,這可能讓希律感到失望,又或放心,因他確定耶穌不如想像中厲害,更不會對其統治構成威脅,所以沒必要處理。耶穌雖是加利利人,但被捕事件發生在耶路撒冷,屬彼拉多的直接管轄區。或許希律不想捲入敏感的宗教糾紛,便將這個燙手山芋丟回彼拉多的手上。

這事之後,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他們的友誼並非建立在對彼此的理解或和解上,而在於共同參與一場不公義的審判。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看到類似場景,小至個人、組織,大至社會、國家,雙方基於共同的好處或善意而連結,當共同利益改變或善意消失,看似和諧的關係往往也變卦了,這在政治上特別明顯。希律和彼拉多兩人一來一往把耶穌互相推送,看似彼此尊重、友好和解的行為,實則出於各自的私利與政治權謀。他們明知真相是猶太宗教領袖懼怕耶穌的影響力,所以想置耶穌於死地,卻不願為無辜者伸張正義,反而助長那群人的惡行。耶穌在希律和彼拉多面前的沉默,正暴露出這兩人之間的友誼是虛假的。


默想:

我與他人之間的和好,是發自真誠嗎?還是為了短暫的利益或為了逃避責任?

祈禱:

恩典的上帝,求祢賜給我智慧分辨真摯友誼與虛假關係,並幫助我在面對不公義時,能勇敢為真理發聲,而非因私利與之妥協。願聖靈常常提醒我的心,要常存公義與慈愛,以便榮耀祢的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