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首頁 > 電子報 > 新眼光讀經 > 每日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

每日新眼光
每週新眼光
英文每週新眼光
少年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簡介
新眼光讀經計劃
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
如何使用每週新眼光
如何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研讀聖經參考書籍
為新眼光奉獻代禱
APP下載
 
轉載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線上聖經閱讀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180115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榮耀的折磨

參考經文:約伯記13章1~18節

不管會有什麼後果,我準備冒生命的危險。(約伯記13章14節)

約伯在苦難打擊下,仍極力避免犯罪而成為邪惡,因此他越顯自以為義和理直氣壯:我要向全能者理論、向上帝辯明我的案情(約伯記13章3節)、即使上帝殺我又怎樣?我仍然要在祂面前為自己申訴(15節)、邪惡人不敢面對上帝(16節)、我知道我會被宣判無罪(18節)……。約伯曾經輝煌的過去,相對於現在的一無所有,更是強烈的對比;只要想到從前,立刻化為痛苦的折磨,功成名就絲毫沒有任何的慰藉。

1815年拿破崙於滑鐵盧戰敗,被聯軍放逐於西非偏僻的聖赫倫那島(St. Helena)上,使他永不復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雖然他生活無虞,甚至還有隨從伺候,但拿破崙卻是苦不堪言地說:「我每天被過去榮耀的回憶所折磨。」這位一生參加60多次大小戰役的「法國人皇帝」,拒絕逃亡,決定在這座島上度過餘生,因為他將自身榮譽看得比性命還重要,最終在1821年病死於島上。人生的苦難並非只有生活條件的匱乏,苦難更是一種生命的感受,苦難是主觀的,也是相對的。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把邪惡和苦難看成一體,認為苦難和全能全善的上主無法同時並存。後來許多哲學家、無神論者加以論述,而認定好人受苦的事實,足以證明上主不可能存在這個世界上。西方人常說:「活著就是受苦。」(To live is to suffer),也有人說live這個字倒過來就是evil(邪惡、災禍和不幸)。事實上,苦難並不邪惡。撒但原想要以邪惡的打擊來摧毀約伯對上主的忠心;到頭來,苦難反而更「煉淨」約伯與上主的關係,撒但在這世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事物,來隔開上主與約伯之間的關係。

苦難,也能試驗出一個人行為的動機。約伯在人生烏雲密布、不見上主時,吐露的字句反映出他潛在的信仰動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約伯完全不能接受上主另有其他安排,一再要求上主出面解釋清楚。此時約伯的信仰是「因果報應」,強調行善的因果律。當最後約伯明白了:「罪惡權勢雖暫時得勝,全世界仍然在上主全能的掌握之中」的寶貴真理,約伯的信仰也得到提升,從此進入「因信稱義」的境界。


默想:

當社會不公時,我是否感到約伯的憤怒?「因信稱義」的信仰道路給我什麼啟發?

祈禱:

阿爸天父,這世界雖有不法之事,但祢永遠坐著為王;這世界雖有苦難,但在耶穌裡有平安。求祢幫助我不看因果報應,而要因信稱義。奉主名求,阿們。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