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理念
一、何謂台灣普世論壇(TEF)?
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源自201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所主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在聆聽、了解進一步同理台灣的困境後,與會普世夥伴自發性提議成立「台灣普世論壇」,讓普世教會在這一次的研討會後仍有關懷台灣的平台。TEF成立的精神是由普世教會陪伴PCT以及台灣人民,同行於追求公義與和平之旅,所以其負責決策的執行小組必須廣邀普世夥伴,以致於TEF的決策不是PCT單一教會做決定,而是普世教會共同思考並陪伴PCT,以及台灣人民,以此突顯TEF為普世教會所共有的。這個對PCT而言相當陌生的運作模式,因為諸多外來觀點的注入,大幅降低我們台灣本位的盲點,以區域和平的角度,從普世夥伴得到豐富的學習和激勵。
目前TEF分別為世界傳道會(CWM)總幹事Jooseop Keum牧師和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公義和見證執行幹事Philip Peacock牧師作為共同召集人(Co-conveners),一同藉著普世教會的力量支持TEF的運動,並且也在執行小組會議中,凝聚普世教會的共識,再成立夥伴小組(Partnership Group)和倡議小組(Advocacy Group),強化跨宗派的普世連結。
二、TEF與PCT在普世教會間推動之艱難與契機
TEF既為普世教會所共有(collectively owned),與PCT有什麼關係?基本上TEF類似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GCTF)與台灣外交部(MOFA)的關係,GCTF是我國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合作下的產物,也是美國政府為幫助台灣突破國際孤立的策略。2015年成立時算是特殊臨時性方案,但因成效卓著,2019年日本主動要求加入,2020年方成台美雙方政府正式認可的官方合作機制。TEF與PCT的關係與之雷同。
雖然TEF有著深切的期待,然而在2017年TEF籌備期間,TEF也遇到不小的挑戰。2017年時,PCT曾派四人訪問團,親自前往WCC位於日內瓦的總部,誠摯邀請其時任總幹事Olav Fykes Tveit擔任TEF主席。當時PCT的自信來自兩點,其一Olav總幹事於2015年應邀來台為PCT 150週年慶的感恩禮拜講道,其二2006年成立的「韓國普世論壇」(EFK)是個類似TEF的平台,長期以來由WCC陪伴支持,且由WCC國際事務部主任Peter Prove負責相關業務;但結果無法如願,Olav沒有接受邀請,反倒期待促成PCT與中國教協(CCC)的對談。原定於2018年3月在日本京都由WCC主持的對談,最後一刻因CCC以時間不便為由,終告破局。除了WCC,亞洲教會協會(CCA)也以拖延方式回覆TEF的邀請。CCA總幹事Mathews George Chunakara稱須交執委會議決,執委會稱CCA法規對這類邀請沒有可依循的原則,遂議決成立研議小組研擬相關規定,該小組已研議超過數年仍沒回應,以上都是過去TEF可見的挑戰。
然而,今年(2025)TEF將藉WCC新任總幹事Jerry Pillay來台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60週年感恩禮拜」之際,再次向WCC發出邀請,希望WCC能夠傾普世教協之影響力,關心台灣所面臨的台海局勢與印太地區的和平。除此之外,現任CCA議長Bishop Reuel Norman Marigza也為TEF執行小組的成員之一,TEF將藉今年度本次實體大會,再次凝聚普世教會對台灣的關注和支持,也向其他普世機構尋求強而有力的團結,讓台灣在現今所處的環境下,能夠得到眾教會的扶持與鼓舞。
三、展望區域和平的未來
對逐漸升溫的地緣政治來說,「和平」二字更顯得彌足珍貴,也是眾人所引頸期盼的未來。從這幾年國際政治上的觀察,無論是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所發動的戰爭侵略,2023年以哈之間所引起的巴勒斯坦與中東地區的軍事衝突,又或者是2024年南北韓局勢的不穩定,以及近年來中國對台灣不間斷的軍事演習與威脅,再再顯示出人民對區域和平的渴望。因此,TEF深切期盼普世教會能夠藉此平台,凝聚與團結眾教會對區域和平的關注,也重新看重台灣身處在印太地區與第一島鏈的位置,投身與台灣人民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共同行走在這一條公義與和平的道路上,讓台灣的相關議題再次受到關心與扶持。